2024-11-03・Array

2024-11-03・Array
社評/由製造大國到科技強國之路

 中美貿易戰開打以來,美國對大陸科技制裁與出口管制一波接一波,範圍與力道愈來愈大。根據美國相關部會統計,2023年大陸企業及個人列入管制清單項目達199個,較2022年增加兩成。其中以美國商務部實體清單新增151個最多,將近4成左右為半導體產業,從上游生產設計到中下游應用銷售無所不包。

美國圍堵 倒逼加速改革

 美方目的不難理解,大陸歷經40多年經濟改革,製造工藝水準快速飛升,生產技術能力也大幅躍進,逐漸從「製造大國」轉為「製造強國」,並朝「科技強國」邁進。美國自詡為全球科技領導者,感受沉重威脅,乃以去風險與國家安全之名打壓大陸半導體、AI及5G等尖端科技產業發展,企圖遏止中國的崛起。

 只是,6年多下來,美國圍堵大陸高科技產業雖起到一定作用,但效果有限。一方面,在部分科技領域,大陸雖然起步較晚或技術落後,卻充分認知劣勢的地位,並投入大量資源發展,在生產製造方面,早就累積充足的技術創新、自主研發底氣。也就是說,北京早已深刻體會,製造升級、技術自主是必走之路。2010年的十二五規畫,就將「調結構」做為規畫中心,循序漸進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2013年大陸成立5G推進組,啟動5G研發布局、驗證技術解決方案;2014年組建國家大基金,全力投入半導體產業發展。

 面對美國步步進逼,為避免卡脖子問題阻礙產業升級,北京加速發展自主技術、投入創新研發。倒逼改革不僅高度凝聚大陸政府與產業界共識,也讓十二五規畫開始推動的「調結構」進一步加速。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提格里茲日前受訪毫不諱言指出,美國對大陸出口管制措施愈嚴格,等同變相鼓勵大陸更快發展自身技術。美國的管制不僅短視,更無助於擴大領先優勢。

 史提格里茲的批判不是沒有道理,以納入實體清單家數最多的半導體產業來說,在美國高張力制裁下,中芯國際製程技術與台積電、三星等巨頭仍有不小差距,但已有能力提供5奈米先進製程晶片,並具體應用在華為產品上。更不用說,與輝達同樣專注於圖形處理器(GPU)的壁仞科技,即便被列入美國實體清單,但技術研發創新並未停滯,反而更加努力突圍,近期已開啟IPO大門準備上市。

自主創新 中國製造翻身

 再以5G基礎建設為例,根據大陸工信部統計,截至今年8月底止,累計建置5G基站已超過400萬個,5G行動電話用戶則高達9.5億戶,普及率逼近7成,標準必要專利聲明量全球占比高達4成以上,穩居世界第一,覆蓋範圍更是從珠穆朗瑪峰到新疆塔里木油田。數據顯示大陸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5G網絡,並未因美國科技制裁而大受打擊。被美國全面打壓的華為展現鳳凰涅槃精神,自主創新研發的鴻蒙作業系統,大陸市占率達17.2%,超越蘋果iOS,僅次於安卓。

 大陸科技創新、自主研發能力的提升,不僅限於半導體與5G產業,包括核能、電動車、AI、機器人及國產客機等產業,也都有長足進步。美國資訊科技與創新基金會(ITIF)曾經針對大陸先進產業發展做過調查,指出2024年大陸在核能及電動車領域,已經處於全球領先地位,而AI、顯示科技、機器人及量子電腦,則是逐漸接近、縮小與世界領導者差距。顯見大陸科技自主創新,不只成功推進製造業由「大」轉「強」,也正在重新擦亮中國製造招牌。

 由製造大國轉型科技強國,科技自主創新絕對必要,尤其在中美高度競爭態勢中,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科技自主創新須著眼於能長期為經濟帶來的效益,而非短期金融市場的利益。科技創新、研發投入、技術自主都需要大量資源,也需要市場的智慧,無法一蹴可幾。(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