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5・Array

2024-12-15・Array
台灣或中華民國 美國會曾激辯

 國史館於14、15日舉行「戰後台美關係—從經濟發展到國防安全」新書發表暨學術討論會,昨邀請台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張國城等人與談,及台大歷史系教授陳翠蓮發表論文演講。張國城揭露書中,戰後美眾議員在會議中討論台灣管轄權的內容;陳翠蓮則引述史料稱,「美國並不必然提供台灣獨立軍事防衛」的底線,迄今沒有改變。

 張國城表示,從史料探討,美國支持中華民國最重要是「價值」,不是基於台灣有什麼利益,很多人說是因為台灣有晶片技術,但過去並沒有,美國對台政策支持和關切,不在於利益,也不是第一島鏈的戰略價值。

 張國城指出,在戰後台美關係第6冊中,記載眾議院外交委員會第96屆國會第一會期,對台灣立法的聽證會紀錄,當時的外交委員會主席查布勞基提到,行政部門多次提到與台灣人民的關係,主要是為了安撫中國,當時的前美國駐中華民國大使安克志表示,人民大多數仍然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多數來自福建省,且語言都是中文。

 張國城表示,書中也記載一名芬維克議員提到,台灣政府仍然希望被稱為「中華民國」;當時的美國喬治城大學戰略及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克萊恩回應,他們希望被稱為「台灣的中華民國」。

 張國城敘述,芬維克回,應該是「台灣共和國」;克萊恩反問,「為什麼不叫台灣的中華民國?」既是國家名稱「中國」,也是形容詞「中國的」,對任何中國人來說,如果他們國家名字中,沒有「中國」這個詞很荒謬。

 克萊恩提到,自1912年來,一直是中華民國,他們願意加上「台灣」,就是中華民國台灣和澎湖列島;芬維克則不贊同;克萊恩反問,你是否希望國家被稱為「紐約合眾國」或「德克薩斯合眾國」?芬維克回應,「我希望被稱為美利堅合眾國,而不是大不列顛合眾國」,雖然我們來自英國,就像他們來自中國一樣。

 張國城表示,透過史料讓更多台灣人理解,經歷過什麼歷史,有什麼機會立足於國際,至今我們更應該觀察美國,會不會在道德價值上有所退卻,這是國史館出版6冊美國對台政策檔案選譯對台灣社會上很重要的價值。(旺報/游念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