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時許,熱如村已被黑夜所籠罩,村民們穿著藏袍,陸續來到村委會的院子裡,開始了當晚的鍋莊演出。熱如村位於西藏那曲市比如縣良曲鄉,地處怒江上游河谷地帶,屬半農半牧區,有30多戶人家。來跳舞的村民有老有少,他們圍成一圈,隨著旋律,動作一會兒緩慢優美,一會兒快速豪放。
「會說話就能唱歌,會走路就能跳舞。」今年82歲的阿旺雲丹說,熱如村晚上跳鍋莊的習俗從前就有,「以前是圍著篝火自唱自跳,現在是圍著燈光,隨著音響裡的歌聲跳。」阿旺雲丹記不清楚自己什麼時候開始跳舞,但是他清楚地記得第一次上台跳鍋莊比賽是6歲的時候。「當時我們在圓圈中間跳舞,觀眾湊進來看,緊張得我都哭了。」
首演聲名大噪 2017奪冠
58歲的巴桑既是阿旺雲丹的侄子,也是他的徒弟。1982年,在阿旺雲丹的幫助下,巴桑召集村裡的二十幾名年輕人組建了熱如村鍋莊隊。起初,資金、裝備匱乏,「第一次帶隊去比如縣參加比賽沒有靴子,隊員們穿著雨鞋跳了鍋莊。」巴桑說,後來,當地政府對民間文化的保護力度增加,2001年,熱如村鍋莊隊購買了統一的演出服。
最讓巴桑難忘的是2009年。那年,熱如村鍋莊隊參加了藏曆新年晚會,他們的舞蹈聲名大噪。2017年,鍋莊隊代表那曲市參加西藏自治區首屆健身鍋莊舞交流展示大賽,獲得第一名。如今,熱如村鍋莊隊隊伍齊整,裝備齊全。今年4月,阿旺雲丹的兒子次塔格桑等18名隊員還參加了2019年中國(保寧)少數民族廣場舞大賽,獲得特等獎。
學蒙古舞 豐富鍋莊內涵
為了準備這次比賽,他們花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排舞、練舞。「每天早上10點多開始,練到1點多。下午3點半開始,練到6點。晚飯後,9點多繼續跳。」現任鍋莊隊隊長佔堆說,這是熱如村鍋莊隊第一次去內地比賽,隊員們對內地的直接印象就是特別熱。次塔格桑說:「在飛機上,隊長說那裡很熱,但沒想到會那麼熱。跳完鍋莊後,頭髮濕得像剛洗過一樣。」
在比賽中,他們還看到了其他民族的舞蹈。佔堆印象最深的是蒙古族舞蹈。「熱如村鍋莊,看起來舒展飄逸,而蒙古族舞蹈霸氣陽剛。「我想要把蒙古族舞蹈中的一些動作加到鍋莊舞蹈中。」佔堆想讓隊裡年輕隊員學習傳統舞蹈動作的同時,也能大膽創新,豐富鍋莊的內涵。
23時許,跳鍋莊的人逐漸散去,鍋莊圈中有一名男子在前面慢慢跳,後面的人在模倣他的動作。佔堆說:「那是次塔格桑在規範舞蹈動作。」在高原上,鍋莊就在山間裡跳著,映著月光和星辰,從過去到現在,並在未來發光。
小靈通:鍋莊舞
是藏族最普及的舞蹈。「鍋莊」在藏語中叫「卓」,意為圓圈舞,是一種集體舞。「天上有多少顆星,鍋莊就有多少調;山上有多少棵樹,鍋莊就有多少詞;氂牛身上多少毛,鍋莊就有多少舞姿。」這是人們對鍋莊舞的樸素讚譽。
1973年秋天,考古學家在青海大通縣孫家寨發掘出一個手把手舞蹈彩紋陶盆,展示了約5000年前青藏高原民間原始舞蹈藝術形式;敦煌156號洞窟的一面石壁上,繪有名為「張儀潮出行圖」、「宋國夫人出行圖」的晚唐壁畫,出現了聯臂踏歌,圍圈起舞的舞者形象。這種長袖飄飄,繞圓而舞的舞蹈就是今天稱之為「鍋莊」的歌舞藝術形式。
(記者/李鋅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