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6・旺報-綜合報導

2019-08-16・旺報-綜合報導
美軍援華抗日 飛虎傳奇不朽

後人為父親驕傲 愛上中國人民與文化

「在中國的經歷徹底改變了他的生活。短短幾個月,他對中國人民產生了深深的敬意,對他們在如此困難的環境中表現出的勇氣和毅力深表敬佩。」說起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父親在中國戰場的經歷,「飛虎隊」指揮官陳納德將軍的女兒辛西婭.陳納德(中文名陳美麗)這樣說。

在紐奧爾良的美國國家二戰歷史博物館,陳納德大幅肖像與麥克阿瑟、尼米茲等五星上將照片並列展出。二戰期間,陳納德奉命組建「飛虎隊」,與中國軍民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至1945年8月,「飛虎隊」共擊落日本軍機2600多架,擊沉、擊傷艦船44艘,擊斃日軍6萬多人。

飛虎隊核心人物美國軍官陳納德。(本報系資料照片)
飛虎隊核心人物美國軍官陳納德。(本報系資料照片)

美中情誼浴血彌堅

「『飛虎隊』有力地支援了中國抗戰。」美中航空歷史遺產基金會主席傑夫.格林,長期專注二戰和「飛虎隊」研究,多年來組織數百名「飛虎隊」老兵回大陸參觀訪問,並和大陸有關部門在美國多地舉辦「飛虎隊」紀念活動,加深兩國人民理解和友誼。
1944年5月,在漢口上空的一次戰鬥中,兩名「飛虎隊」隊員所駕戰機被日軍擊落,二人音訊皆無。60多天後奇蹟般地返回部隊。葛蘭.本尼達就是倖存者之一,他跳傘逃生,是中國軍民合力用擔架抬著他,冒著日軍槍林彈雨,突破重重封鎖,將他護送到重慶的美軍基地。
談起這段往事,本尼達長子愛德華感慨地說:「在中國,人們把『飛虎隊』稱作英雄,但我父親常說他不是英雄,中國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因為他們救了他的命。」本尼達沒有忘記中國人民,告訴家人要心存感恩、對華友好。「沒有中國人民幫助,就不可能有我們這個家。」

二戰時期,援華抗日作戰的飛虎隊員因語言不同,將中文縫在背後,中國民眾看到此服就會給予無條件幫助。圖為2017年2月27日,湖南芷江飛虎隊紀念館內的空軍服。(中新社)
二戰時期,援華抗日作戰的飛虎隊員因語言不同,將中文縫在背後,中國民眾看到此服就會給予無條件幫助。圖為2017年2月27日,湖南芷江飛虎隊紀念館內的空軍服。(中新社)
2018年4月6日,陳納德與陳香梅的女兒陳美麗講述母親去世前最後情景。(中新社)
2018年4月6日,陳納德與陳香梅的女兒陳美麗講述母親去世前最後情景。(中新社)

共寫歷史交流不輟

同為「飛虎隊」老兵的詹姆斯.布賴恩特也常跟孩子們講起中國人民為美軍運送糧食和日用品,幫助美軍維護機場的往事。小布賴恩特說,父親常戴著印有「飛虎隊」或P-51野馬戰鬥機標誌的棒球帽,雖然因年事已高沒能重返大陸,但父親「對中國的感情一直深藏心中」。
據統計,援華作戰期間,2193名美籍「飛虎隊」隊員在戰鬥中犧牲,200多名「飛虎隊」隊員被中國民眾營救,數千名中國人在營救過程中獻出了生命。
陳納德去世時陳美麗只有8歲。參加「飛虎隊」紀念活動、聽老兵講述父親故事,成為陳美麗瞭解和懷念父親的一種方式。如今,陳美麗是美國知名中國傳統文化專家,長期致力美中人文交流。她的許多學生因為學習中國文化而愛上大陸,有些甚至決定赴大陸工作定居。
愛德華退休後,致力於促進美中民間交流。2011年,講述父親在華經歷的紀錄片《飛虎情緣》上映。愛德華常到洛杉磯一些學校為年輕人放映紀錄片,講述二戰往事。「對美中兩國來說,擁有這樣一段緊密聯繫的歷史非常重要……我們有責任讓後代瞭解歷史。」(記者/李鋅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