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9・旺報-綜合報導

2019-08-29・旺報-綜合報導
月花3000人幣 北漂「求生大作戰」

12人挑戰北京生活極限 全軍覆沒失敗收場

實驗者改吃便利店15元(折合台幣約60元)的飯盒,大呼感動。(取自公眾號@微信上的中國)
實驗者改吃便利店15元(折合台幣約60元)的飯盒,大呼感動。(取自公眾號@微信上的中國)

大陸今年起百物價揚,尤其是首都北京。北漂的眾男眾女在打拚的同時要省錢可謂不易。日前,有一名大陸網友在微信發表「在北京挑戰每月只花人民幣3000塊錢,能成功嗎?」的文章,實驗在北京能否一個月開銷控制在3000元(人民幣,下同),並在微信群上分享當日開銷,不過最後全都以失敗告終。

有著實驗精神的大陸網民,今年5月在網路上與友人們共12人拉了一個微信群,群組名稱就叫做:「3000塊北京絕地求生」,目標為將一個月消費控制在3000元以內,每晚在組內匯報當日開銷。3000元人民幣折合台幣約為12000多元,該組內另有其他「寬鬆」規定,包含水電房租不計在內,貓、狗與孩子的消費不計算,賣二手商品能算入收入。

更多生活消費在手機上完成,卻很少有人認真去比較代價的差別。圖為一年輕人在北京地鐵上使用手機。(新華社資料照片)
更多生活消費在手機上完成,卻很少有人認真去比較代價的差別。圖為一年輕人在北京地鐵上使用手機。(新華社資料照片)

體驗節省5元的快樂

社群內成員職業包含記者、編輯、央企職員、英語教師、培訓機構老師,平均年齡在29歲,從單身到有孩的都有,但是實驗結果12人全軍覆沒。歷經節省挑戰,群內的人更多的是在體悟生活有明顯的變化。
生活在節省大挑戰之下發生轉變。頭兩日,挑戰者先消化冰箱內囤有的存貨,以不知何時買的冷凍蝦、速食麵果腹。有人開始主動逛超市,貨比三家不吃虧;買油,第一家賣15塊,第二家賣17塊,第三、四家不賣油,第五家標價12元,結帳掃碼,商品在第五家超市促銷,僅需10元。「開心死了!」記者小蘇(化名)體驗到一種以5元就買到的快樂。
錙銖必較落實在群內人的生活上。外賣咖啡送上門已不是這群人的選項,早上在家裡泡咖啡、泡奶茶才是「正道」;吃飯店(大陸的飯店即為餐廳之意)花費太多,便利店的飯盒約15塊不等(折合台幣約60元),儘管菜不高級、用微波加熱,卻是能夠飽腹的快餐,價格便宜的令寫文章的作者大呼感動。

 東省西省,捨不得打車,卻戒不掉喝咖啡的習慣。圖為年輕人搭乘晃來晃去的夜間公車。(取自公眾號@微信上的中國)

東省西省,捨不得打車,卻戒不掉喝咖啡的習慣。圖為年輕人搭乘晃來晃去的夜間公車。(取自公眾號@微信上的中國)

戒不掉咖啡原形畢露

網上優惠券是否另藏玄機也在群內大肆討論,電商儘管便利,但總不免會讓消費者「入坑」。作者以自身的經驗寫下,「6年前剛工作時,除去房租,(我)可以每個月只花2000塊錢,當年還沒有O2O、沒有外賣產業,吃飯就在院子裏的菜攤買把油麥菜,配頭蒜,炒吧炒吧就是一頓。」
作者說,這兩年,買菜在北京變成了一件格外鄭重其事的活動,須周末專門撥出一段時間,找到一個大型超市,所有的水果被精美地包裝在塑料餐盒裡,價格也跟著上揚。更多生活消費在手機上完成,生鮮上門、洗衣上門、外賣上門、買兩塊1號電池也可以送上門。生活成本就在上門中悄悄提升,很少有人真正認真去比較具體差別。
不過,最終還是難敵生活上的小確幸,挑戰者們各個原形畢露。記帳不到一周,群內的人就發現一些習慣根本無法割捨,每晚報帳,幾乎人人都有一杯咖啡或奶茶消費,占據了每日近1/3的開銷;儘管討論如何能找到便宜再更便宜的咖啡,但始終沒有人提出要戒掉咖啡。

大陸水果飆漲比肉貴,水果自由話題發燒。(本報系資料照片)
大陸水果飆漲比肉貴,水果自由話題發燒。(本報系資料照片)

不如激勵自己多賺錢

打車又是另一項挑戰。上夜班的人、被工作折磨,下班需靠打出租車以避開北京人滿為患的地鐵通勤者;還有眼看上班要遲到,卻因3000元挑戰賽而不花35元打車,最終因上班遲到而扣500塊工錢的人,許多是省了又划不來,心靈需要一點慰藉,而不得不選擇打出租車。
後續,又有許多突然性開銷,如住院做手術、腰傷痛等小毛病集體犯起;作老師與學生吃飯總不好意思AA制等。
作者以此下了個註解說:「生活的重負,已經把30歲的新中年們壓倒在床,那還記啥帳啊?」努力工作,圖的就是要買什麼就買什麼,還不如激勵自己好好工作,多一點賺錢的動力。
最後,作者表示,選擇這選擇那,就是一個商品社會裡的日常生活;他以兩筆大開銷為3000元過活一個月的挑戰畫下句點,一是花近500元買了某媒體網站的年會費,想把注意力放在高質量的訊息上,而非泡在微博,能夠讓自己更提升;另一則是買680元的票去看現場表演,培養審美,決定投入在精神消費上。(記者/呂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