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3・旺報-綜合報導

2019-09-03・旺報-綜合報導
大學開學「三大件」 反映陸70年巨變

從被褥、臉盆、暖壺到手機、電腦 新添電子書、按摩儀、平衡車

大陸開學季來臨,根據天貓最新數據顯示,大學生的開學行囊裡除了手機、電腦和平板之外,2019年又增添了「新三樣」:電子書、按摩儀、平衡車。所謂的「開學」三大件發生巨大變化,反映出著時代的變遷,也折射大陸70年變遷。

高校開學季即將到來,51歲的李佳興奮地準備給剛考上大學的兒子購置生活用品,但都被婉拒了,「兒子說,基本用品學校都配齊了,快遞也很方便,沒必要大包小包帶很多東西。」

50至70年代大學生行囊,主要是衣被、飯碗和暖壺。(取自錢江晚報)
50至70年代大學生行囊,主要是衣被、飯碗和暖壺。(取自錢江晚報)
80年代大學生行囊主角,變成鋼筆、收音機、手表。(取自微博@新華視點截圖)
80年代大學生行囊主角,變成鋼筆、收音機、手表。(取自微博@新華視點截圖)
90年代大學生行囊主角為隨身聽、傳呼機、膠捲相機。(取自微博@新華視點截圖)
90年代大學生行囊主角為隨身聽、傳呼機、膠捲相機。(取自微博@新華視點截圖)
2000年後,MP3、銀行卡、手機成為大學生主要裝備。(取自微博@新華視點截圖)
2000年後,MP3、銀行卡、手機成為大學生主要裝備。(取自微博@新華視點截圖)
2019年後大學生「新三樣」是平衡車、按摩儀、電子書。(取自微博@新華視點截圖)
2019年後大學生「新三樣」是平衡車、按摩儀、電子書。(取自微博@新華視點截圖)

時尚品取代生活用品

李佳感慨的回想上世紀80年代初,他帶著臉盆暖壺,提著沉重的行李,從海南鄉下用了3天才抵達武漢的大學。而他的叔父在50年代讀大學時,自己背著鋪蓋卷,拎著母親手縫的布袋,裡邊就裝著幾件打補丁的衣服。
上世紀50至70年代,社會經濟水準不高,大學生入學行囊以生活必需品為主。「衣服、被褥、飯碗」或「臉盆、暖壺、搪瓷缸」,都是常見的開學「三大件」。
到了80年代中後期,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繁榮,鋼筆、手表、收音機成為新的「三大件」,一些不常見的小電器備受追捧。1985年入學的楊萍回憶,「那時有個隨身聽就是奢侈品了,我有個日本的隨身聽,全班同學都搶著借。」
進入90年代,大陸經濟、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只要有新花樣,父母就盡量給孩子裝備。近兩年,2000年以後出生的孩子開始集中踏入大學校門,他們追求的「三大件」已超越基本生活需要,轉為市場消費潮流的時尚用品。開學用品正變成具有儀式感的禮物,上萬元(人民幣,下同)的花銷稀鬆平常。

文具折射社會變遷

打開2019級大學生的行囊,會發現各種可能:公仔、畫具、吊床、無人機、投影機、護膚品……。淘寶大數據顯示,零食、電競、養生、連衣裙、考研等成為開學網購熱搜。
此外,從小學生開學添購的文具也能反映出社會變遷。天貓開學季數據顯示,近一周來,文具成交同比增長60%,30歲到40歲之間的消費者占比超三分之一。80後的子女已經先後到了就讀中小學的年齡,為孩子們購置開學裝備成了父母暑期最後一項任務。
杭州陳女士的女兒要上小學一年級了。入學前,陳女士按照老師在家長群裡發的《新生入學手冊》,除了辦妥入學手續,她還上購物平台把孩子需要的文具買齊。「我們上學那時候,誰有一支自動鉛筆,能炫耀好幾天。上了購物平台才知道現在的孩子們用的文具已經這麼專業了。」她表示,購買文具開銷雖不小,但為了孩子,再多投資都值得。(記者/王曉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