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正式展開營運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不但新機場的多項黑科技引各界關注,機場裡居然隱藏著一座「藝術博物館」──除已完成的公共藝術品、相關設施外,二期規畫並將啟動「藝術+計畫」的遺產活化,呈現「藝術+平台」的「天空美術館」,終極目標則為打造一座公共、開放、共享的「藝術博物館」。
早在大興機場興建之初,即由北京的中央美術學院承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公共藝術整體規劃」項目,整體規劃涵括5個指廊、5個庭院、國際到達通道、貴賓廳等,各場域的藝術品與藝術化設施,公共藝術尤為整體項目的重要載體之一。
機械「花語」 調節光線
以位於機場二樓西南指廊端頭懸掛的《花語》為例,作品採用金屬機械、彈力纖維織物製作而成,電機驅動的單一「花朵」,可隨音樂律動而開合,在半空中展現芭蕾、體操般的整齊劃一動作;日照變化也可「控制」花開大小、收放幅度,發揮自動調節光線的實用功能。
機場二樓東南指廊端頭的《二十四節氣》,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二十四個節氣,透過藝術玻璃材質、形成一件懸掛式的抽象雕塑。漸層變幻的顏色,在多角度亮光照射下,自成一幅氣韻生動的畫面;接續動感的曲線輪廓,一如天空、宇宙、河流等代表二十四節氣,隨四季遞嬗、時空流轉,自然而然地交替變化。
有些公共藝術作品為出入境旅客「觸手可及」,當中包括機場二樓國際到達通道處的《歸鳥集》、《微笑窗口》兩組互動影像裝置。《歸鳥集》運用宋代花鳥畫的視覺語言,營造出一幅靈動精巧的數位花鳥長卷;《微笑窗口》則宛若一面雲集多語言「歡迎」文字,以及各種族「微笑」圖像建構出的數位畫壁。
數位長卷 水墨互動
機場內俯拾即是的公共藝術,尚有二樓西北指廊的《水墨互動》數位藝術作品,由LED螢幕、綜合材料、鋁板多媒材製作而成。運用電腦粒子模擬運算,演變生成數百萬水墨粒子的運動軌跡,演繹動態抽象的水墨丹青畫韻;並透過3D攝影機將觀者體態也融入視覺畫面,成為一項人體、水墨合一的互動裝置。
也有與機場公共設施渾然一體的巧思之作,例如機場二樓西南指廊的《筆畫傳承》,以漢字筆畫為原型,設計成功能性座椅;機場三樓南指廊的《形隨意動》,讓座椅以山的形狀亮相;二樓東北指廊的《行雲流水》,顧名思義為流線型的座椅;《滴水倒影》則以「水滴」形狀為靈感,化身為可供休憩的座椅。
機場中軸線 有巧思
就連機場地面上也暗藏玄機。機場四樓E報到島地面上的作品《一線一城》,即以北京城中軸線為主題,呼應大興國際機場座落於北京中軸線南端延長線上。整件作品由10塊0.9mX0.9m的銅方磚組成,鋪設於機場的中軸線上。
《一線一城》呈現的浮雕圖案,從北至南依次為:北京中軸線、國家體育館、鐘樓、鼓樓、景山萬春亭、天安門、前門、天壇、永定門、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每塊銅磚上並特地標明,機場距離北京中軸線上標誌性建築物的距離。
小靈通:公共藝術
公共藝術(英語:Public art)可採用任何媒介創作,放置於公共空間、面向公眾開放的藝術作品。公共藝術具有三項公認的基本屬性與要素:公共性、藝術性、在地性,並成為公共藝術與其他藝術門類有所區分的標準。
(記者/賴廷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