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0・旺報-綜合報導

2019-12-10・旺報-綜合報導
「蟲」不可貌相 賣出千萬天價

「黑水虻」把廚餘變有機肥 陸將相關技術出口海外

日前,在首屆中國.河南開放創新暨跨國技術轉移大會上,河南農業大學與新加坡南達公司的一項「專利實施許可合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根據協議內容,河南農業大學將向該公司授權黑水虻的人工繁育和相關技術,受讓金額為15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063萬元,相當於台幣4673萬元。

楊森在南陽冬季黑水虻繁育基地觀察蟲卵繁殖情況。(取自科技日報)
楊森在南陽冬季黑水虻繁育基地觀察蟲卵繁殖情況。(取自科技日報)

發明這項技術的河南農大生命學院副教授、80後科學家楊森,經過十多年的研究,最終在一隻原產於美洲的「黑水虻」身上找到了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金鑰匙,研發的有關人工繁育黑水虻並生物轉化棕櫚渣和廚餘垃圾產業化應用技術,獲得外國專家青睞並以高價收購。
楊森和黑水虻的結緣,要追溯到10年前。2003年,楊森考入河南農業大學牧醫工程學院生物工程專業,大學4年的學習讓他堅定了生物研究的方向。2007年,楊森考入華中農業大學後學習方向為微生物,第一次接觸到黑水虻。

發明專用的繁殖生物磚

「當時看到這蟲子也沒特別的感覺。」楊森開玩笑說,「但是隨著國家對生態的重視,黑水虻的優點越來越明顯,看這蟲子也就越來越順眼。」2013年,博士畢業的楊森選擇回到母校河南農業大學,成為生命科學學院的一名教師。
6年裡,楊森取得多項突破性研究成果。其中,「利用亮斑扁角水虻和微生物轉化餐廚垃圾生產微生物有機肥料的方法」獲得大陸國家發明專利授權,「一種用於黑水虻生長繁殖的生物磚」獲得大陸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
楊森團隊在大陸率先建成多條黑水虻「蟲-菌互作」生物轉化有機固體廢棄物的機械化生產線,兼具「兩低兩高」優勢,亦即投入低、能耗低、處理效率高、處理後產品經濟價值高。

河南農業大學授權新加坡南達公司黑水虻的相關技術,受讓金額為150萬美元。(取自科技日報)
河南農業大學授權新加坡南達公司黑水虻的相關技術,受讓金額為150萬美元。(取自科技日報)

轉化過程零汙染

如今,使用楊森的技術和設備,可以實現黑水虻的全自動養殖和加工,8至10天內就可以將相應比例的餐廚垃圾、畜禽糞便、農副產品下腳料等廢棄生物質轉化為昆蟲蛋白、脂肪和生物有機肥,轉化同時沒有臭氣、廢水等排出,達到零汙染零排放。
2018年5月,楊森到武漢市出席由聯合國糧農組織主辦「昆蟲養育世界國際會議(IFW 2018)」大會。楊森用英文做了一場題為「黑水虻蟲菌互作生物轉化畜禽糞便和餐廚垃圾的設備化和工業化技術」的報告,引起了在場30多個國家專家們的關注。來自德國的黑水虻專家利奧表達了進一步合作的意向,並推薦給新加坡南達公司董事長魏泰呈。
2019年10月16日,楊森團隊授權南達公司在東南亞11國使用該項技術。楊森解釋了此次技術轉讓的關鍵,「我們此次簽訂的是技術授權,對方有權在東南亞使用我們的技術和專利,但所有權仍是我們中國的。」

北京市東城區一社區居民將廚餘垃圾投放進智慧回收桶。(新華社資料照片)
北京市東城區一社區居民將廚餘垃圾投放進智慧回收桶。(新華社資料照片)

 蟲子成綠水金山

一般人看到小蟲子避之唯恐不及,但蟲子也能華麗轉身,從垃圾變成千萬身價。近日,大陸網路一則「小小黑水虻賣出千萬身價」的消息,讓不少人對這個小蟲子產生極大好奇。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如今在大陸成為共識,就連廚餘生活垃圾、養殖業動物糞便處理也日漸受到重視。資源的可循環利用,為生態環境的保護提供了一條途徑。如何化廢為寶,成為眾多生態環保科學家們研究的重點。
以近日受矚目的黑水虻來說,是聯合國力推的昆蟲替代畜禽蛋白飼料的來源之一。這個可愛的小東西有何能耐?據了解,蟲蟲大軍可在8至10天內將相應比例的餐廚垃圾、畜禽糞便等廢棄生物質轉化為昆蟲蛋白、脂肪和生物有機肥,轉化1000噸餐廚垃圾,可獲得的利潤相當於台幣300萬元。
作為人口第一大國,大陸有機廢棄物數量驚人,處理畜禽糞便等廢棄物迫在眉睫。隨著近年對於生態的日趨重視,科學家透過新研發提出化解難題的好藥方,不但有可觀利潤,更重要的是減少傳統處理方式帶來的環境壓力。(記者/王曉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