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4・旺報-專題報導

2020-01-04・旺報-專題報導
柴靜的提醒 陸空汙下共命運

霧霾傷害不只私人恩怨 盼民眾關注相關問題

大陸媒體人柴靜調查空氣汙染的紀錄片《柴靜霧霾調查:穹頂之下同呼吸共命運》(簡稱《穹頂之下》),於2015年2月底公開,採用類似美國前副總統高爾《不願面對的真相》的呈現方式與TED公眾演講形式,由柴靜主講,穿插採訪片段,呼籲關注大陸空汙問題,如今雲淡風輕,誰還記得柴靜?
《穹頂之下》2014年即在業內流傳,直到2015年2月28日才正式播出,沒採傳統管道,而是由柴靜、優酷網聯合首發,人民網同日發布專訪柴靜〈人去做什麼,是因為心底有愛惜〉。
優酷網公開24個小時當天,觀看人次超過3千多萬、評論逾5萬條;截至3月2日上午9點30分,各大視頻網站總播放量突破兩億次。

柴靜的女兒一出生就必須手術,原因不明,促使柴靜展開霧霾調查,圖為紀錄片劇照。(取自豆瓣電影)
柴靜的女兒一出生就必須手術,原因不明,促使柴靜展開霧霾調查,圖為紀錄片劇照。(取自豆瓣電影)

該片一開始講述柴靜懷孕產檢發現胎兒有天生腫瘤,原因不明,女兒一出生就必須手術,這個故事也貫穿整個紀錄片。加上大陸民眾越加關注空汙問題,促使柴靜展開霧霾調查。
片中,柴靜從2013年冬季東北、華北大面積霧霾說起,討論大陸空汙、相關治理及存在的行政不作為。也提到發生過光化學煙霧事件的洛杉磯、霧鎖倫敦事件與兩地現狀。

分8節詳細介紹

《穹頂之下》人民網版本分成8節,介紹霧霾定義、危害及成因和我們怎麼辦、提出公民能做的七點環保措施。

大陸媒體人柴靜調查空氣汙染的紀錄片《柴靜霧霾調查:穹頂之下同呼吸共命運》。(取自豆瓣電影)
大陸媒體人柴靜調查空氣汙染的紀錄片《柴靜霧霾調查:穹頂之下同呼吸共命運》。(取自豆瓣電影)

媒體報導,本片原始架構的104分鐘網路版本,應該經過製作團隊「裁減」,原案「腫瘤-霧霾-PM2.5-燃油-天然氣市場化-中石油私有化-國家發展模式」在定稿時,團隊可能認為探討「國家發展模式」的政治傾向太過直白露骨,會不利宣傳推廣而刪去,只點到為止。

《穹頂之下》在當年兩會3月3日召開前夕發布,引發與會政協委員或人大代表熱議。大陸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祕書長駱建華稱,此片意義不亞於瑞秋卡森《寂靜的春天》一書。

陸媒突對該片降溫

然而隔天3月1日後,大陸官媒突對該片降溫。新華網原題名為〈穹頂之下安能呼吸——柴靜紀錄片引發兩會代表委員心中痛點〉一文撤稿,網站相關評論與新聞紛紛撤稿。3月5日起,各視頻官方發布網頁與人民網對此紀錄片導演訪問連結都撤下或刪除。多數網站顯示因版權問題下架。(記者/李文輝)

五管齊下 北京天空常態藍

瑞士空氣淨化技術公司IQAir下屬的研究部門AirVisual表示,2019年北京空氣PM2.5有害微粒含量有望比2018年減少近20%。最新統計則顯示,2019年PM2.5濃度,有望進一步下降到42微克/立方公尺,距離標準值30愈來愈近。
北京空氣汙染雖然有減緩,但從冬天開始,受供暖季節影響,北京開始迎來新一輪霧霾。通州區、東城區和該地區其他地方還是有汙染。去年12月4日,大陸首輛無霾巴士在北京正式開通,從北京通州區富力尚月居到朝陽區胡家樓地鐵站的路線,單程約30公里,運行時間1小時。該車配備海爾清潔邊界自清潔空可實現專業淨化能力,為居住在郊區的通勤者提供便捷清潔的出行空氣。
北京能在今年大幅減霾,主要是五管齊下,一是調整能源結構。過去北京燃煤總量是2270萬噸,現已壓到400萬噸,平原地區基本實現無煤化,目前全市清潔優質能源占比超過96%。二是優化產業結構。第三產業、服務業發展很快,到2019年上半年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已經超過82%。三是嚴格控制機動車排放,北京現在每年新增的10萬輛機動車指標中,有6萬輛是新能源汽車,這是全世界大城市新增汽車中新能源汽車占比最高的。四是北京加大跟周邊城市的聯防聯控,統一執法。
最後是北京大力推動綠色發展,比如2022年的冬奧會,冬奧會所有場館全部使用新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幾乎為零。又如已通航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場內服務機動車能夠用新能源汽車的,全部都用新能源汽車。
北京的天空從過去的「APEC藍」(2014年)到「閱兵藍」(2015年)到今年的「常態藍」,PM2.5年均濃度2018年比2013年累計下降43%,今年進一步大幅度下降,特別是2019年暑期僅23微克/立方公尺,成為有監測資料以來的最低值。(記者/連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