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陸近30所大學公布了超過1300名碩博士生的退學名單,包括部分知名大學,陸媒和專家學者解讀為這是對碩博士生「從嚴」要求的信號。不過大陸的教育學者熊丙奇直言,清退「超期碩博」不等於「從嚴」,只意味著從前太寬鬆了。
《新京報》報導,據統計,2018年大陸在學碩博士生273.13萬人,其中博士生38.95萬人,碩士生234.17萬人。以此測算,清退1300名碩博研究生,只占在學研究生的萬分之4。
有人讀研究所達14年
再具體分析各校清退的原因,去年底延邊大學公告擬清退136名碩博士生,因為他們沒有在學校規定的年限內取得學位並畢業,有的學生甚至已經53歲,有人已經入學達14年,最短的也有8年,不少人已經失聯多年,不來註冊,學校也聯繫不上。說白了,就是本人不想讀了。
該校工作人員接受媒體採訪表示,很多學生都是沒有辦理退學手續,就擅自離校。「這其實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我們今年一次性一起處理了,這些問題其實早就該處理。」熊丙奇說,換句話說,這跟「清退碩博,讓碩博不好混了」沒啥關係,而是這些學生根本「就不想混了」。
招生、教學應從嚴
熊丙奇認為,這可以給其他學生啟示,也就是考研、考博要理性選擇,盲目跟風考研,考上後才發現自己並不適合,或沒有動力繼續讀下去,就把學籍掛著,保留在讀研究生身分,是耗費社會資源。
去年3月,大陸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於進一步規範和加強研究生培養管理的通知》,就要求加強培養過程管理和學業考核,確保培養方案的嚴格執行。落實以教學督導為主、研究生評教為輔的研究生課程教學評價監督機制,監督研究生教學活動全過程和教學效果。
他認為,未來應該要落實碩博士生導師的招生、培養自主權,以此提升導師的教育聲譽和學術聲譽意識,同時強化導師責任;過程中導師應該嚴格管理、評價和淘汰,而不是超期之後才集中清退。(記者/簡立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