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4・旺報-專題報導

2020-04-04・旺報-專題報導
與天爭成都封城 美作家刻畫疫象

何偉《feng城日記》記錄最接地氣奇幻旅程

自大陸各大城市陸續封城後,960萬平方公里大地進入一片死寂。除官方的樣板宣傳,幾乎難以一窺究竟;而在四川教書的美國紀實作家何偉,親身經歷了成都封城的奇幻旅程,除第一手記錄封城45天人事物的點點滴滴,也刻畫出席捲全大陸的新冠肺炎,如何細膩的改變個人生活以及社會運作,乃至於大陸國家機器透過官方宣傳,刻意要展現出的「人定勝天」、戰勝病毒的必勝姿態。

近2個月封城期間,外界對大陸疫情的印象是,第一線夙夜匪懈的醫護人員、解放軍前仆後繼的支援救災,以及嚴格配合防疫措施群眾。不過,在何偉筆下的《feng城日記》,擔憂疫情的藥劑師老張、口罩不離身的鄰居、在家學習的學生、廢寢忘食的書記,甚至是何偉的小孩,活生生的個人體驗,拼湊出封城期間最「接地氣」的「疫象」。

包裹無數 是日常風景

這場肆虐全大陸的疫情,當然也沒放過何偉目前所旅居的成都。儘管相較武漢,當地的疫情較為輕微,但封城等防疫措施,也在潛移默化中慢慢改變所有人的生活與互動模式。

口罩、消毒液是警戒病毒的必要裝備,而「有無染病」成了判定陌生人有害與否的第一印象。
足不出戶與無數的包裹是何偉在居住社區的「日常風景」。他稱,啟動隔離後,社區的其他入口都封死,任何人要進入都必須經由大門口,用紅外線額溫槍測量體溫;緊接著要通過一處「鞋底消毒區」;一道道腳印離開墊子的痕跡,就像進入公共泳池前的洗腳區一樣。

談起一樓大廳的場景,何偉生動的描述到,任何時候去數都有超過125個包裹,諸如「洗衣粉、或是一大盒新鮮生薑」都給人一種這些人準備長期在此安頓下來的印象。

▲2月6日,防控關鍵時期,一群快遞小哥穿梭在成都的大街小巷,默默地堅守崗位。(中新社)

不打招呼 避眼神接觸

「我們參觀了僵屍地鐵站。但除了不斷迴圈播放的服務廣播,一片寂靜。」何偉寫到,幾周的時間內,位於河邊的一排共用單車,幾乎沒有人碰過;他自己的小孩更是近一個月沒見到同齡的孩子了。

何偉觀察到,封城期間,人們很少說話,沒有問候,沒有玩笑,也沒有片刻的憐憫。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口罩,帶來了不少困擾。「口罩使人們更容易忽略彼此」。如果社區住戶在院子碰見我,也會避免跟我眼神接觸。

「湖北人止步」則是另一道風景。何偉稱,社區委員會的退休書記整整有兩個星期就睡在辦公室裡,從早上8點到半夜;而居民對於「湖北」兩個字特別敏感,發現社區內地下車庫疑似出現湖北的車,直嚷嚷「快點快點,打110或120。」成都人很害怕看到湖北牌照的汽車。許多飯店都拒絕了武漢的客人。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月25日,成都寬窄巷子空空蕩蕩,鮮有遊客前來。(中新社)

線上教學 孩子像「神獸」

何偉還觀察到,防疫期間,學校停課實施線上教學後,父母與小孩互動的無奈又有趣現象。他說,學生的父母經常打電話給他抱怨,經常把孩子形容是「神獸」,即「神祕的野獸」的簡稱,父母總是說,「我們希望神祕的野獸回到籠子裡。」籠子在此指的是學校。

不過,線上教學雖然彌補無法上學,但也有後遺症。何偉描述了他的一位同事的家庭情況。「他的兒子之前一直很好,而且很努力。但是在過去的四十或五十天裡,他一直在上線上課程,他在網上花很多時間。他父親說他現在很容易發脾氣。這是因為過度使用手機。」

▲3月9日,四川省中小學校開啟線上教育教學,讀小學二年級的雙胞胎劉宇軒與劉宇然正在家中上課。(中新社)

此外,何偉在文中也提及,大陸領導人常說,「中國將戰勝病毒」,而大陸的官方宣傳則更習慣對所有事物使用「勝利」的說法,這其中意味著人可以征服自然,但這其實是把一件悲慘事件變成一個撫慰人心的事件。而這對比何偉在日記中提及的武漢醫院的藥劑師老張憂心疫情的言談,顯得更為諷刺。(記者李文輝/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