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5・旺報-綜合報導

2020-04-15・旺報-綜合報導
災難體現愛與包容 政治冷人心熱

疫情之下,兩岸網上充斥對立言論,廈門大學台研院博士、集美大學講師陳曉曉受訪表示,看到謾罵的同時,也應該看到許多愛與希望,畢竟政治再冷,人心還是熱的。她自身接觸到的台商、台青,無論是化為行動或持續為疫情祈禱,即使做不到溫柔相待,也不急於惡言惡語;即使害怕病毒,但從不歧視;她相信台灣從不乏秉持良善價值的人。
集美大學講師陳曉曉指出,網路普及使人類進入一個內容無限生產的時代,人人都是內容生產者。造成部分網民以「據說」為線索,以「道德綁架」為邏輯,以「大概」為推理,以「可能」為準繩,以「莫須有」為罪名,不斷抹黑、貶低、挖苦、詆毀、扭曲。
因此,她認為網路資訊內容的治理,除了外在法律規範,還必須呼籲網民以自律的形式,對自身行為規範和矯正。
陳曉曉指出,災難是一場愛的教育,政治再冷,人心還是熱的。在疫情中她看到了無論是捐錢或捐物,團體或個人,台商或台青,都以具體行動或默默祈禱等方式關心疫情。即使做不到溫柔相待,也不急於惡言惡語,不會暗含譏諷;即使害怕病毒,但從不歧視,也保持同情,凡此種種,都讓她再次確認,台灣從不乏秉持良善價值的人。
她特別引用在大陸也熱播的台灣電視劇名,認為兩岸應彼此善待、愛護,並警惕「我們與惡的距離」,共同發揚良善和文明之美,更期待疫情後的一聲「想見你」。

在北京發展的台灣青年楊品驊。(楊品驊提供)
在北京發展的台灣青年楊品驊。(楊品驊提供)

在北京發展的台青楊品驊,2月曾發起「心手相連,傳遞信心」活動,把所在大陸城市的真實情況告知親友,串連各地朋友一起參與。他強調,網路過激的言論,喚不回真理,當下台灣許多網路聲浪都帶有政治風向,無須聞風起舞。疫情期間他看到許多在大陸的台灣人也站到第一線為自己奮鬥的城市付出,有醫療、企業家、甚至志工,都體現台灣人的真性情與懷德仁心。(特派員陳君碩/北京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