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09・旺報

2018-05-09・旺報
巴中觀光新創意 探索巴藥景觀遊

藥材結合康養、旅遊 吸睛也撈金

適宜的種植地貌資源、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對南北地域的相容性,這是融合大醫藥、大旅遊發展的基礎,而旅遊和醫藥產業都是朝陽產業,又能促進一產、二產、三產之間的互動,這是巴中打造醫藥產業發展的差異化優勢。

新型業態興起來

近年來,巴中市巴州區把現代中藥材產業列為強區富民的支柱產業。如今巴州全境,巴藥種植基地遍地開花,500畝以上的皂角、丹參、白芍、菊花、金銀花等道地中藥材種植基地104個,種植面積達25萬畝。
「總體來看,目前巴州區巴藥產業發展已初步實現了量的突破和質的提升。」巴州區巴藥局陳彬介紹,按照「道地藥鄉、康養巴州」定位,堅持全產業鏈發展、全域推進,努力把巴藥產業培育成支撐縣域經濟的主導產業。

遊客漫步在巴州區萬壽菊種植基地。
遊客漫步在巴州區萬壽菊種植基地。

一手抓基地,一手抓產業融合。巴州區立足森林康養,以巴藥為載體,圍繞「藥、醫、養、食、遊」全鏈發展定位,推廣「中草藥+康養」、「中醫藥+旅遊」模式,實現巴藥產業、醫藥養生、文化旅遊聯動發展。
「巴州區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已經建成4A級天馬山國家森林公園、蓮花山山地運動公園、巾字村農業生態康養園等一批新型森林康養基地。」陳彬說,新經濟形態下,既要賣農產品,又要賣風景,跳出傳統農業思維謀畫發展,不斷在「接二連三」上做文章,按照生產、生活、生態「三生相融」的發展思路,努力打造「道地藥鄉」名片,促進巴州綠色崛起。

藥旅結合 田園變花園

「頭一年過年回家,田裡的巴藥還蓋著地膜。第2年回來,村裡已經在發展旅遊了。」巴州區化成鎮長灘河村村民趙天文說,他在村裡開了裁縫店,閒暇時到巴藥基地務工,或是去農家樂幫忙,比在外面打工強多了。

近年來,長灘河村依託山水化湖和天馬山國家森林公園,兩個大陸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透過「藥果」與「藥旅」發展相結合,利用果園套種白芍,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同時開花,描繪步步皆景的農村田園圖,不僅美了鄉村,還解決了村民就業、家庭收入來源單一等問題。

最近,平昌縣青鳳鎮龍井村變得熱鬧起來,因為村裡的萬畝芍藥開花了,吸引了不少遊客。
「去年,我們村舉辦了第2屆芍藥花海節,那幾周我們收入上萬元(人民幣)。」龍井村玉屏山開農家樂的楊希俊說,村裡先後開了5、6家農家樂,生意都很好,不少來自重慶、達州等周邊城市的遊客前來觀光旅遊。

巴州區成片的巴藥基地。
巴州區成片的巴藥基地。

近年來,平昌縣堅持藥旅融合,按照「種巴藥就是種風景、建基地就是建景區」的思路,大力推行「巴藥+生態旅遊」模式發展鄉村旅遊。整合扶貧、農業、林業等專案資金,打捆用於藥材產業發展,規模建設藥材基地,配套建設路、渠、塘等基礎設施,附帶建設亭台軒榭、觀景平台,植入文化元素,打造文化長廊、休閒廣場。推行「巴藥+美麗新村」,依託巴藥產業基地規畫建設新型農村社區,實現「田園變花園、新村變景點」,打造一批生態旅遊康養勝地。

目前,平昌縣打造出三十二梁芍藥花海基地、白衣古鎮牡丹花海基地、南天門玫瑰花海基地等藥旅融合示範基地5個,成為全縣鄉村旅遊棋盤上一顆顆閃亮的「棋子」。

巴藥搭上旅遊「順風車」,不但增加了村民的旅遊收入,還讓藥材宣傳隨著遊客走向千家萬戶。目前,平昌縣已有20多個藥材種植鄉鎮借力旅遊資源,圍繞吃、住、行、遊、購、娛旅遊六要素做文章,走藥旅結合的創新之路。

(取材自巴中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