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1・旺報-連線報導

2020-07-01・旺報-連線報導
曾永義《戲曲演進史》手稿 捐贈國圖

致力崑曲研究創作 樹立傳承典範

中央研究院院士曾永義以傳統戲曲研究聞名於世,並致力崑曲,更是當今華人社會當中,唯一能創作崑劇的文學家。他於1日將中國戲曲研究大成著作《戲曲演進史》手稿捐贈給國家圖書館,國圖館長曾淑賢期盼,此舉能帶動社會重視名家手稿典藏工作與意義。

▲上海崑劇團來台演出湯顯祖代表作《牡丹亭》。(本報系資料照片)
▲上海崑劇團來台演出湯顯祖代表作《牡丹亭》。(本報系資料照片)

曾永義著作《戲曲演進史》手稿捐贈國圖儀式於昨日舉行,世新大學校長吳永乾、《國語日報》社董事長蔣竹君及前文化部長洪孟啟等人皆到場出席。

中研院首位戲曲院士

曾永義是華人世界中,唯一能創作崑劇的作家,不論劇本架構,措辭韻腳,一派古色古香,極為考究,如同出自明清大家之手,本本精彩。比如「新編崑劇《韓非.李斯.秦始皇》」、「新編崑劇《二子乘舟》」、「新編崑劇《孟姜女》」、「新編崑劇《梁山伯與祝英台》」、「京劇《鄭成功》」、「新編歌劇《桃花扇》」等皆為佳作。而他也是中研院首位「戲曲院士」。

曾永義著作《戲曲演進史》在文壇與戲曲領域皆具備崇高地位,該書規模宏大,內分「宋元明南曲戲文編」、「金元明北曲雜劇編」、「明清戲曲背景編」、「明清傳奇編」、「明清南雜劇編」、「近現代戲曲編」、「偶戲編」等10個部分,是中國戲曲研究之大成,其學術研究是繼清代國學大師王國維代表作《宋元戲曲史》後的新里程碑。

▲中研院院士曾永義為《國語日報》社常務董事,一生習慣以手稿書寫。(國家圖書館提供/李侑珊台北傳真)
▲中研院院士曾永義為《國語日報》社常務董事,一生習慣以手稿書寫。(國家圖書館提供/李侑珊台北傳真)

曾永義一生投入學術教學研究工作,曾任台大中文系教授,現為中研院院士、世新大學講座教授、台大特聘研究講座教授、台藝大講座教授;並且著作等身,致力於戲曲理論與戲曲史上一些根本性、爭議性問題的解決,更開啟俗文學資料整編與研究,引領台灣鄉土傳統藝術調查研究,並將民族藝術文化輸出於國際。

30歲後創作隨心所欲

曾永義在致詞時表示,平時最喜歡與好友飲酒,一同享受人間,但也喜歡教書一些伴隨而來的小名小利,再來就是喜歡讀書寫書。

曾永義指出,當年他在台大中文系求學時,包含已故台大中文系教授孔德成等人在內多名知名國學學者,重視平時寫作等學術訓練,「在那一個大師雲集的年代,把我練就30歲以後,能想寫什麼就寫什麼,用50年的時間,現在真正達到隨心所欲之境」,手稿便在如此情況下完成。

至於完成《戲曲演進史》,曾永義則說,這本著作打通朝代隔閡,以戲劇劇種的行程來討論,不同劇種的鼎盛與衰落,以及每個劇種如何受政治社會影響,再論戲舉理論與內涵,甚至歷朝歷代為何戲曲不受中國社會重視、戲曲理論在古代為何不發達,還有文人對戲曲的態度又是如何等面向。

國圖館長曾淑賢表示,曾永義於2017年捐出第一批手稿給館方,這次則是第二次捐出手稿。累積捐贈數量,計有300 多件,當中除了學術論著外,還有遊記、抒情散文和舊詩,連同《戲曲演進史》,捐贈手稿字數超過200萬字。

國圖建手稿典藏系統

曾淑賢指出,如今已是資訊時代,人們多不用紙筆書寫,以後可能也不會再有任何手稿,就文化傳承和文化資產的保存上,名人名家手稿都應努力加以珍藏,近年國圖入藏之名家手稿已達 8 萬件,館內已建置「當代名人手稿典藏系統」,把收藏的名人手稿、書畫等不同形式的表現數位上網, 全球開放,方便讀者閱覽、欣賞和研究。而曾永義饋贈著作手稿,作為文化表率,盼使社會各界更加重視和支持國圖名家手稿典藏工作。

(記者/李侑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