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所謂的「傍名牌」,是指部分業者註冊著名的商標,以便混淆消費者的行為。對此,著名智慧財產權律師孫玉華表示,「傍名牌」現象會如此氾濫,就是因為不肖業者侵權的成本,遠高於知名企業打官司的花費。
「『傍名牌』就是『傍知名品牌』,其實就是種侵權」,孫玉華指出,近期較紅的例子諸如「康帥博」和「康師傅」、「雷碧」和「雪碧」、「王老吉」和「王老菊」等,這些盜版商標由於與知名企業相似,容易誤導消費者,構成侵權,企業可以按照法律程序進行維權。
不過,為何「傍名牌」現象氾濫,卻少有商家站出來維護權益?孫玉華表示,由於很難確定企業的商標損失,因此基本上法院都會採用自由裁決的方式,但賠償上限也就300萬元(人民幣,下同),這費用「無論是對侵權方還是被侵權方來說,都略顯不足」。
「簡單來說,就是侵權的成本過低,而維權的成本太高。」孫玉華說,對於被侵權的企業而言,調查名不經傳的盜版中小企業十分困難,又花費太多時間與金錢;此外,在訴訟上的開銷也不便宜,有時可能高達幾十萬元,倘若纏訟多年,對於公司也是大消耗。
「相較而言,對侵權的『小作坊們』來說,侵權的成本就太低了。」孫玉華稱,先不說這些小公司是否能被找到,就算真的上法庭,最後被判賠償的金額也都寥寥無幾;因此,許多業者紛紛選擇「傍名牌」,就是看準這項漏洞,以小侵權換取賺快錢。
(記者/賴志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