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陸農業自動化興起,無人拖拉機、農藥噴灑無人機、無人水稻插秧機等「機器人」進駐農村,農作物收成可望提高,糧食產品價格進一步下降,並且重塑大陸農業生產模式。
據新媒報導,大陸正發起一項為期7年試點項目,用「機器人」取代農民,自動化加上大數據的運用,可減少化肥和農藥使用量,這些機器會辨別哪些地方需添加此類化學物,新農業耕種模式還可減少勞動力老齡化帶來的生產率損失。
目前,大陸嫁接、採摘、除草、移栽、分選和農田作業智慧機器人陸續研發成功,並進入應用階段;農業無人機則用於農藥噴灑、航空拍攝、農情訊息監測、高空架線、殺蟲和除草;智慧植物工廠可控制陽光、溫度、溼度,進行有計畫的大量生產。
然而,更多的農業機器人似乎意味著,能找到農耕工作的農民會減少。專家認為機器人會重塑大陸農業生產模式,但不會奪走農民的飯碗。儘管機器人可承擔多種任務,但人們仍需解碼、校準、維護和維修機器。投身農業的人需要新技巧培訓以使用新技術,大陸農業自動化在其他領域創造新崗位,帶來了一些新就業機會,例如維護工、操作工等。
16年前,美國已開始農業自動化,在拖拉機上安裝全球定位系統,避免重複播種浪費大量土地和燃料;美國農場還使用自動擠奶器,全美共有2000台自動擠奶器。
(記者/王曉鈴、實習記者林品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