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0・旺報-綜合報導

2019-02-20・旺報-綜合報導
滬經濟起飛 生活品質也升級

上海官方大力宣傳環境衛生 台商樂見垃圾分類新制

上海市1月底「小兩會」期間,正式審議通過《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內容包含7月起明訂強制垃圾分類,以及個人、單位的違規具體罰款金額、限制過度包裝等。對此,有台商認為,這跟上海的經濟進步不斷提升有關,過去大家只注意要賺錢填飽肚子,等到口袋有錢之後自然會更注意生活品質,包含環境衛生等方面,這幾年看到上海官方推動宣傳等,也都逐漸出現效果,對新法也樂觀看待。

經過多年倡導與垃圾分類的試點管理之後,上月上海市「小兩會」期間,正式審議通過《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拍板將從7月1日起全面展開生活垃圾全程分類,深入推進垃圾收運、再生資源回收「兩網融合」。

吸收經驗 後發先至

甚至也進一步明訂出違規罰則,例如機構單位未將垃圾分類並投放到相對應容器,將由城管部門要求改正,若拒不改正可處5000元(人民幣,下同)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個人違規則處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罰款。
上海官方針對垃圾回收分類所訂定的新立法施政,上海台商也覺得有相當好處。上海台商協會副會長蔡世明表示,過去是因為努力賺錢,對生活品質要求不高,如今口袋比較富裕,自然會形成更強的動機,希望生活品質更高。
蔡世明說,清潔環境衛生、垃圾分類需要民眾一起做,這幾年上海官方不斷大力宣傳,各社區居民都已經清楚知道這件事的重要性。他指出,雖然大陸在一些政策的推動上比較緩慢,但透過吸收其他城市許多的經驗,他看好這個政策在上海會有後發先至的成效。

餐廳執行面 待加強

至於在垃圾回收分類的做法及政策上,未來台灣是否會被大陸反超?蔡世明認為這倒還不至於,但坦言台灣包含垃圾分類這類的生活環境提升,現在已經有點原地踏步,這多少也跟經濟停滯時的心態多少有關聯。
此外也有台商認為,垃圾強制分類也確實是上海該做、該追求進步的事情,更提及雖然垃圾分類已經試點多年,但落實仍有待加強,例如部分餐飲店根本不會要求顧客做垃圾分類,甚至有的垃圾分類桶是兩個丟入口,但下面連結的垃圾桶竟是同一個,這些都需要上海官方從法規、執行面來更加重視、緊盯。

(記者/吳泓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