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肩髮,黑皮夾克,雙臂交叉放於胸前,淡淡一笑,36歲的徐穎登上了一本先鋒青年雜誌的封面。她是一位科學家。徐穎現在正領導中國科學院一支科研團隊研發北斗增強與終端技術。2014年,31歲的徐穎成為中科院光電研究院最年輕的研究員。有人稱徐穎是「天才」,但她認為自己「就是一名普通的科研工作者」,是個「喜歡通過吃零食和購物來為自己解壓」的普通女性。
徐穎出生在四川,4歲上小學,16歲就來到北京讀大學。她自小就表現出對科學的喜愛,尤其是物理、數學等科目。「我喜歡發現和解決問題的過程,讓我有一種實實在在的成就感。」徐穎說,2006年,在導師的帶領下她開始參與北斗二號衛星系統的研究工作。三年後,她博士畢業,進入中科院工作。
科普講座有趣引人
一次她被問到女性是否適合做科研時,徐穎調侃道:「用性別來判斷是否適合做科研就跟用星座來判斷一樣,根本不科學!」2016年在中科院「SELF格致論道」講壇的一次公開演講,讓徐穎聲名鵲起。當時,北斗二號系統已經完成,14顆導航衛星網路建立,並開始為亞太地區提供定位、定時、速度測量和通信等服務。
為了讓公眾瞭解北斗系統及其研發過程,徐穎在她的講座中做了很多有趣的類比。「大家都看過《魯賓遜漂流記》吧,如果有一天一個人漂流到了孤島上,怎麼辦?這個時候他若選擇的是GPS,他只能知道自己在什麼位置,無法通知別人前來救援,所以他只能夠在荒島上求生。如果我們用的是北斗系統,情況完全不一樣了,我們既可以知道自己位置在哪裡,而且還能夠把我們位置發送到方圓幾十公里、幾百公里甚至千里之外的人。」
北斗民碼免費服務
2011年,網上有謠言稱一名女大學生破解了北斗密碼,還說北斗的精確性和可靠性不如外國產品。徐穎說,北斗為民用和軍用使用者提供信號,但那個學生只是破解了民用密碼,而這些民用密碼實際上並沒有加密,破解民碼既沒有技術難度,也不會對系統產生任何風險。大陸已經對外公布了北斗的民碼格式,並提供免費的民用服務,而北斗的軍碼經過加密等特殊設計,十分穩定可靠。
「美妙導航」 激發大眾科學熱情
徐穎曾在演講中回憶起第一次北斗衛星發射時的緊張時刻,現場工作人員化險為夷,在衛星升空前4分鐘解決突然出現的設備故障;她講述第9顆北斗衛星如何在雷雨夜發射升天,成功避免了與雷電相撞;她還向觀眾列舉導航系統追蹤野生動物,控制森林火災和海上搜救等應用技術。
徐穎常以導航專家的身分出現在大陸的科普電視節目和講座上。2018年,北斗導航系統開始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提供服務,她演講的聽眾也包括很多外國科研工作者。今年,徐穎再度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任命為「科普中國」的形象大使,獲此殊榮的還有大陸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及大陸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太空人楊利偉。
中國科普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科普作家王大鵬說,徐穎能夠用公眾理解的語言把深奧的科學研究傳達出來,讓人們對科技有更理性的認識。「她是一位罕見的在科研和科普方面都取得卓越成就的年輕科學家。許多人喜歡徐穎,是因為她的直率和風趣。」
大陸《人民日報》發表評論稱「科普需要更多『徐穎』」。文章認為,徐穎的演講雖然往往時間不長,卻是科學家帶領老百姓,對北斗系統展開的一次「美妙的體驗」,激發了公眾的科學興趣和鑽研熱情,也讓更多人對北斗乃至大陸自主科研有了新的認識,既是一次大眾科普,也是一次熱點回應。(記者/李鋅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