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7・旺報-專題報導

2018-04-17・旺報-專題報導
彭麗媛為演好白毛女 卡帶聽到壞

成為第三代「喜兒」 獲陸戲劇最高榮譽梅花獎

全球華人圈熟悉的大陸民族歌劇《白毛女》,堪稱為中國歌劇史上的「里程碑」之一,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夫人彭麗媛,曾是第三代「喜兒」(《白毛女》的女主角);近日彭麗媛發表《我和喜兒》一文,描述她與「喜兒」一角結緣的過程,並曾為揣摩角色、琢磨唱腔,把演出錄音帶聽過百遍,「直聽到磁帶破損為止」。

彭麗媛(左)飾演的喜兒。(取自音樂人民微信公眾號)
彭麗媛(左)飾演的喜兒。(取自音樂人民微信公眾號)

日前推出的中國音樂家協會機關刊物《人民音樂》4月號,刊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音樂學院博士生導師彭麗媛教授撰寫的《我和喜兒》一文。1985年慶祝抗戰勝利40周年暨《白毛女》首演40周年,《白毛女》於北京天橋劇場登場,彭麗媛成為第三代「喜兒」,並因此榮膺大陸戲劇最高榮譽「梅花獎」。
「感恩中國歌劇舞劇院和老一輩藝術家讓我與喜兒結緣,在我初出茅廬之際(1985年7月還不滿23歲)就擔任了這部歷史經典劇作的主角,這是何等的機緣和幸運。」自幼住在山東省鄆城縣影劇院家屬院內,彭麗媛打從小女孩時就跟「喜兒」結了緣,第一次看《白毛女》才5、6歲,由她母親李秀英主演的山東梆子移植版。

歌舞基因 歸功家族

彭麗媛寫道,當時讓她印象最深的是白毛仙姑那一場,看到惡霸地主黃世仁前來供奉,「我母親從兩米高的供台上,一個跟斗翻下來,追趕黃世仁,台下幼小的我被嚇得哇哇大哭起來。」整場兩個小時的演出,劇情跌宕起伏,情感大起大落,也讓彭麗媛留下深刻印象。

1951年上映的《白毛女》電影海報。(取自騰訊)
1951年上映的《白毛女》電影海報。 (取自騰訊)

「連自己也沒想到,冥冥之中,母親的藝術實踐,竟與我的未來之路交織得如此之深。」彭麗媛驀然回首,日後她成為舞台上的第三代「喜兒」,除師徒傳承、學堂傳承外,亦應歸功於「家族傳承」。

在彭麗媛眼中,「喜兒」為舊中國千千萬萬個受苦受難百姓中的一個,是滄海一粟,又是代表人物。登台主演《白毛女》時,為求塑造人物彰顯出時代特徵,她把「喜兒」的形象分成「少女、純真」、「絕望、求生」及「復仇的剛烈與希望中成長」3個階段,「我的表情就是喜兒的表情,我的聲音就是白毛女的聲音。」

郭蘭英版本 反覆聆聽

當時彭麗媛對照曲譜,反覆聆聽由第二代「喜兒」郭蘭英擔綱,1980年代《白毛女》的演出錄音。她對每首唱段,特別是重點、精彩及難度大的唱段,如開場的《北風吹》、《哭爹爹》,第三幕《刀殺我斧砍我》、《逃跑》,以及下半場《恨是高山仇是海》,更是反覆聽、反覆唱,「十遍、三十遍、八十遍、一百遍,直聽到磁帶破損為止。」

2015年彭麗媛擔任新版《白毛女》藝術指導,由雷佳(見圖)飾演喜兒,在延安首演。(新華社)
2015年彭麗媛擔任新版《白毛女》藝術指導,由雷佳(見圖)飾演喜兒,在延安首演。(新華社)

值得一提的是,1942年中共領導人毛澤東的一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催生出1945年在延安首演的歌劇《白毛女》,頌揚「舊社會把人變成鬼,新社會把鬼變成人」;2014年10月習近平發表「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後,2015年適逢《白毛女》首演70周年,由「第一夫人」彭麗媛擔任藝術指導、大陸文化部復排的新版《白毛女》,同樣也在延安首演、展開巡演。

 

(記者/賴廷恆)

歌劇《白毛女》小檔案
歌劇《白毛女》小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