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許多人一談到愛滋病就色變,廣西南寧第四人民醫院卻有一位護士杜麗群,主動請纓進駐愛滋病科,自2005年擔任愛滋病科護士長以來,她護理過的愛滋病患者超過1萬人,抗病毒治療患者超過5000人。13年間,她跑遍了廣西百色、桂林、河池、崇左等地,為廣西省內2000多名醫護工作者講授愛滋病防護知識。
工作再難得有人去做
杜麗群自述,2005年,她們醫院準備成立愛滋病科,專科收治愛滋病患者。這還是一個「談愛色變」的年代,加上潛在的職業暴露風險,護士們大都不願意到愛滋病科工作。剛開始同事都不理解,他們問:「你為什麽要去愛滋病科工作?是不是犯了錯誤?」她記得,剛組建愛滋病科室的時候,正好趕上12月1日世界愛滋病日,她們搞了個活動宣傳預防愛滋病的知識,別的科室病人一聽說這個醫院有愛滋病人,都紛紛出院。同事就會說,你看你們搞活動,病人都走了。
她知道大家不理解,但愛滋病科工作的開展又迫在眉睫,「既然別人不敢做、不願做,就讓我來吧。所以,我就去了。」
她原來就是在肺結核科工作,經常會遇到愛滋病患者,他們本身免疫力比較低,很容易感染肺結核。那時候,很多病人一確診是愛滋病就放棄了,尤其是一些年輕人,覺得沒辦法治療,感染上愛滋病就會死。
2005年8月,她遇到了護理生涯中的一個最大挑戰。愛滋病患者阿友是一個全身潰爛的病人,身上幾乎沒有一塊皮膚是完整的,每次翻身,潰爛的皮膚都會粘在床單上。當時很多小護士都是剛從學校畢業,看著體無完膚的阿友,沒一個人敢上前,連陪護阿友的家屬聞到惡臭後也紛紛避讓。
杜麗群就自己穿戴著防護設備到阿友病床前護理,操作時聞到惡臭覺得陣陣噁心的時候,真的受不了就會跑到衛生間嘔吐,然後回來接著護理。畢竟,如果當時她不以身作則,護士們就更不敢去了。如果連她們都打退堂鼓了,愛滋病患者就真的沒有地方看病了。
「對待愛滋病患者,我們要以心換心,以愛抗愛。病人們的求生欲望都很強烈,只有我們不放棄,他們才不會自暴自棄。」這是她經常對護理團隊說的話。
她發現,患者對愛滋病這個詞普遍比較敏感和忌諱。因此,講話就比較注意,經常用「我們這個病」代替愛滋病三個字,很多病人聽了就會覺得她在照顧他們的感受,就會很信任她,把心裡話也跟她說。
很多病人是因靜脈注射毒品感染愛滋病。對於這些病人,跟他們溝通的難度比其他病人更大。毒癮發作時,這些病人什麽事情都做得出來。一次,遇到一個病人,已經出院但又回來叫她給他打針。打針需要醫生開方,他不是病人,肯定是為了打毒品。杜麗群拒絕了,他馬上從身上掏出注射器說:「你是不是想得愛滋病。」她當時也很害怕,想跑開,但想到如果她走了,旁邊還有那麽多醫生護士家屬,如果這個人亂來,後果不堪設想。她就硬著頭皮和他周旋,逐漸讓他平靜下來,和他交心。她發現,其實這些病人很希望獲得關注。
為患者治身更要治心
還有一個吸毒病患,很愛鬧事,杜麗群就主動找他聊天,瞭解他的過去。一旦發現他的優點,就會鼓勵他,讓他配合治療,想辦法戒毒。這名患者也跟她說,為了要錢買毒品,他還曾用刀威脅過自己的母親,現在覺得很對不起她。她感覺,越害怕病患的行為,他們越容易做出危險的事情,所以一定要和患者耐心交流。要為患者治身,更要為他們「治心」,溫暖能化解所有冰封的心。
大陸全國有關愛滋病防護知識的宣傳,每年12月1日都會開展。但是懂愛滋病的人早就懂了,不懂的人依然不懂,尤其是在偏僻的鄉村,農民工比較聚集的地方,還有中老年人群體,防護意識非常淡薄。
她們的任務原本只是在醫院治療,但她們希望盡可能地把防愛知識傳播出去,於是科室成立了志願服務隊,定期到社區、學校、工地、企業進行愛滋病的防護知識宣傳。事實上,只有早發現、早治療,才能有效預防愛滋病。
她想讓世界少些對愛滋病的偏見,擁抱他們,想為這個特殊群體奉獻特別的愛,為每一個生命的尊嚴與希望站崗。
2013年,杜麗群獲得了大陸衛生系統授予個人的最高榮譽——白求恩獎章,2015年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6周年之際,她作為基層民族團結優秀代表,受到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接見,2018年,接連獲得了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而無論獲得多少榮譽,拿到多少勳章,她永遠是愛滋病患者心中那位「杜媽媽」。
(記者/姜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