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0・旺報-專題報導

2018-12-20・旺報-專題報導
遊藝周甲 陳維德心繫兩岸書藝

陸復興書法教育急起直追 台文化底蘊厚實

「書法對於一個人的氣質變化一定是會產生影響的。」在兩岸從事書法教育多年,台灣書法家陳維德如是說,對於大陸近年看重並復興書法教育,他以「急起直追」形容,但台灣畢竟有于右任、王壯為等前輩大師的指導傳承,文化底蘊仍厚實。

 書法家陳維德已逾古稀仍對書藝精益求精。(陳維德提供)

書法家陳維德已逾古稀仍對書藝精益求精。(陳維德提供)

「遊藝周甲──陳維德書藝回顧展」28日將於台北國父紀念館開展,如今年逾古稀的陳維德,40歲前便囊括中山文藝獎、國家文藝獎及吳三連三大獎,右手寫書法且能左手寫詩,但他笑稱:「年輕時也不愛讀書」,直到接觸了書法,漸漸「有了收心的效果」,也愈寫愈有信心。隨著大量翻閱于右任、王壯為等前輩的作品,「油然生起仰慕之情,也開始把一些古文背誦下來,一個暑假後,我的國文程度從被老師說很普通,到被誇獎程度好,甚至代表參加作文、書法比賽贏得第一。」

學習需要按部就班

自己受益於書藝,陳維德也在兩岸長期推動書法教育,看兩岸的書藝消長,他直言大陸過去有斷層,要重新打下扎實的功夫曠日費時,因此「流行起日本新派作風」致使「醜書」當道,即以華麗的噱頭吸引目光,雖然近年呼籲回歸傳統文人書法的聲浪漸增,但若以寫書法的人口比例來看,「大陸目前仍不如台灣」。

「台灣的書法課廢了要再恢復很難」,陳維德語重心長,相較於大陸近年由中央到地方書協大力推動書法教育,台灣則是廢除國小書法課多年,憂心之餘,他仍指出書藝的學習畢竟需要按部就班,大陸至今在師資培養仍有無法落實的問題,加上社會風氣看重利益、名頭,「推動正統經典教育」是他對兩岸文化復興共同的處方。

前輩風範感懷至今

年僅18歲就因仿效蘇轍,大膽上書于右任,流暢的文筆及一手好書法讓陳維德當時即獲右老賞識,「特別請機要秘書來我的住處,說右老要召見」,並援引他加入正在籌組的「標準草書委員會」,「右老大我70歲,寫給我的一幅字仍署名『維德仁弟』」,前輩的風範勗勉讓他一路感懷至今,也一路在書藝上追求自我突破。

陳維德透過篆、隸、金文的書寫表現中國文字的古趣。(陳維德提供)
陳維德透過篆、隸、金文的書寫表現中國文字的古趣。(陳維德提供)

有感於自己早期的書法秀麗大餘,渾厚古拙不足,40歲後他拜謝宗安為師,以篆隸碑文的古趣提升自己書藝的「神」韻,在他看來書法的「神」便是生命力,因此他也並不認為書法必須由美形入手,「有時候從篆書開始,小朋友像是邊畫邊寫,反而對文字產生興趣。」

(記者/李怡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