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0・旺報-綜合報導

2018-04-10・旺報-綜合報導
名號姿勢不威風 狗拳難尋傳人

拳法以地面攻擊為主 還要模仿狗的動作、吼叫

今年是狗年,在大陸南方有一種獨特的拳法──狗拳,模仿狗的格鬥動作,以地面打法為主,在2011年入選了大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不過因為此拳法以狗為名,不太威風,狗拳面臨找不到傳人的困擾。

46歲的黎偉軍是廣東佛山市武協副主席,8歲習武,主修詠春拳、散打、截拳道和硬氣功,曾獲兩屆香港國際武術節絕技功力項目和詠春冠軍,硬氣功了得,曾48秒手劈150個椰子,不到1分鐘徒手砸碎302個核桃。而狗拳,是他「私藏」的一門另類功夫。

福州武術培訓中心學員學習地術棍。(中新社)
福州武術培訓中心學員學習地術棍。(中新社)

又被稱作地龍拳

黎偉軍說,「8歲時候,村裡請了老師傅,我就跟著學2年。」師傅教,他就學,狗拳就是在那時練的。「這種拳法叫地術拳,俗稱『狗拳』,可能為了文雅一點,在佛山被稱為『地龍拳』或『地躺拳』。」有時他會去模仿村裡的狗形態,仔細觀察狗的行走姿勢、跳躍甚至是搖頭擺尾和齜牙咧嘴吐舌頭的表情。

為了追逐功夫夢,黎偉軍18歲離開家鄉輾轉河南、河北、廣西拜師學武功。「那時練得很苦,每天練功前先跑10公里。」除了跑步,每天500個仰臥起坐、500個伏地挺身和300個單槓訓練也是意志的考驗。

1992年,黎偉軍回到佛山,當海綿廠工人、開大排檔、開髮廊,直到2002年開了第一家武館,如今已擁有3間武館3000徒弟,年紀最大的超過60歲,最小的4歲,還有的一家三代都來學拳,另有30多弟子在各地開武館。

徒弟大多不知狗拳

而狗拳與常見的南拳注重下盤穩固不同,該拳法以地面攻擊為主,強調腿的擊打,運用鎖腿等技術令對方不能動彈再攻擊對方。使出該拳法時,要模仿狗的動作,配合吼叫,像狗一樣伸出舌頭和生動的面部表情,最令人印象深刻。

福州武術培訓中心學員們練習地術拳的「蝴蝶腿」動作。(中新社)
福州武術培訓中心學員們練習地術拳的「蝴蝶腿」動作。(中新社)

號稱少林地上飛龍

黎偉軍的3000名徒弟都是學習詠春、散打等,而且大部分徒弟都不知道狗拳。「知道狗拳的佛山人就比較少,加上也不是很好聽,還要做些像狗的動作,不太好看。」他也提到,武功拳法本身就有一定地域性,比如佛山詠春河南少林拳等,在福建學狗拳的人也會多一些。

狗拳為中國南方稀有的傳統拳種之一,又稱「地術犬(拳)法」,模仿狗撲、縱身、跳躍、抖身、跌撲、滾翻等動作演變而來。狗拳取狗鬥腿勝手之精髓,有「少林地上飛龍」的美稱。

清初五枚師太所創

民間傳說狗拳創始者為清初五枚師太,她與至善禪師、馮道德、白眉道人、苗顯等5人在清末武術小說裡被合稱「少林五老」。據傳,五枚師太向世人傳下了皇家貴胄用於自保安命的南拳,繼後各自延衍發展詠春拳、龍形拳及洪拳等拳系,狗拳是其中之一。

古時女子因纏足,下盤不穩力量不足,五枚師太從日常佛事的屈膝、盤腿打坐等姿勢的基礎上另闢蹊徑,以犬類撕咬、打鬥時敏捷撲跌、翻滾的身法,創立了失手倒地反敗為勝的偏門功夫。後來傳給廣東少年英雄方世玉,經改進加入技擊實戰招式而成。

福州武術教練指導外國學員練習「鯉魚打挺」。(新華社)
福州武術教練指導外國學員練習「鯉魚打挺」。(新華社)

雖是傳說,但根據專家考證,地術拳法確實自清代初期便已流傳民間,經陳阿銀、陳依九等人發揚光大,主要流傳在福建福州、泉州、南平、建陽,以及山西、吉林、北京等地。

狗拳技擊打鬥重點突出腿的攻擊作用,拳法全套由多個套路組成,分為上、中、下三盤,尤其以中、下盤的防守與攻擊技法為絕。

狗拳高手黎偉軍表示,以「鯉魚打挺」招式為例,躺地後雙手撐地,兩腿要有節奏地在地上轉動,並翻身打滾,出手抓住對方出拳的手扣住關節,再將其絆倒翻身壓在地上,被壓倒的一方因關節被鎖無處發力,只能任由攻擊無法還手。

小朋友比賽巴西柔術。(新華社)
小朋友比賽巴西柔術。(新華社)

該拳雖然模仿狗的動作惟妙惟肖,但習武者仍看重實戰性。黎偉軍表示,目前世界上在自由搏擊頗為知名的巴西柔術,便具有類似狗拳加強鎖控的特點。

(記者/王曉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