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8・旺報-綜合報導

2019-09-08・旺報-綜合報導
珍珠醫心病 安神養顏兩相宜

內服外敷多用途 心神不寧有解方

珍珠以其高貴的身分、華麗的容顏、典雅的儀態、純潔的品性滿足人類的愛美之心;珍珠也是常用中藥材,廣泛應用於防治疾病、美容養生等方面,無論是內服、外敷或食用,都有悠久歷史。
珍珠又名真珠、蚌珠、真珠子、藥珠、珠子、濂珠,味甘、鹹,性寒,歸心、肝經,具有安神定驚、清肝明目、解毒生肌的功效,以及養顏祛斑、潤澤肌膚之功,多研極細粉末,配於化妝品中,治療皮膚色素沉著、黃褐斑等。

珍珠安神治失眠

珍珠有安神定驚之效,主治心神不寧、心悸失眠,尤適用於心虛有熱之心煩不眠、多夢健忘等心神不寧症狀,單用或與酸棗仁、柏子仁、五味子等配伍,可治療心悸失眠。若珍珠配伍牛黃、膽南星、天竺黃等可治療小兒痰熱之急驚風、高熱神昏、痙攣抽搐;配伍朱砂、牛黃、黃連等可治療小兒驚癇、驚惕不安、吐舌抽搐等。
珍珠入肝經,善於清肝明目、明目退翳,可治療多種眼疾。配伍青葙子、菊花、石決明等,可治療肝經風熱或肝火上攻之目赤澀痛,眼生翳膜。

珍珠為貝類外套膜受異物刺激,分泌鈣質包裹異物而形成,圖為一名潛水者從蚌中挖取珍珠。(新華社資料照片)
珍珠為貝類外套膜受異物刺激,分泌鈣質包裹異物而形成,圖為一名潛水者從蚌中挖取珍珠。(新華社資料照片)

貝蚌孕珠還育藥

珍珠由珍珠貝科動物合浦母貝、珠母貝、大珠母貝、長耳珠母貝或蚌科動物三角帆蚌、褶紋冠蚌、背角無齒蚌等貝殼中外套膜受刺激形成。
這些蚌類的肉為蚌肉,體內分泌液為蚌淚,貝殼製成的粉為蚌粉,都是性寒、具良好藥用價值。蚌肉味甘、鹹,歸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滋陰明目的功效,用於煩熱、消渴、血崩、帶下、痔瘺、目赤的治療。
蚌淚味甘,歸肝、腎經,具有止渴、明目、清熱解毒的功效,用於消渴、赤眼、燙傷、鼻疔的治療;蚌粉味鹹,歸肺、肝、胃經,具有化痰消積、清熱燥濕的功效,用於痰飲咳嗽、嘔逆、疳積、白帶、溼疹、痱子、燙傷的治療。

珠母潛陽善平肝

珍珠母又名珠牡、珠母、真珠母、明珠母,是常用的平抑肝陽類中藥。珍珠母性寒,味甘、鹹,歸肝、心經,具有平肝潛陽、安神定驚、清肝明目,用於頭痛眩暈、心悸失眠、癲狂驚癇、肝熱目赤、翳膜遮睛的治療。
《醫學大辭典》載:「此物(珍珠母)兼入心、肝兩經,與石決明但入肝經者不同,故涉神志病者,非此不可」。珍珠母配伍石決明、牡蠣、磁石等可治療肝陽上亢、頭痛眩暈;配伍鉤藤、菊花、夏枯草等可治療肝陽上亢兼肝熱煩躁易怒;配伍白芍、生地黃、龍齒等可治療肝陽上亢所致的頭痛眩暈、耳鳴、心悸失眠等。
珍珠母質重入心經,有安神定驚之效,配伍朱砂、龍骨、琥珀等可治療心神不寧、心悸失眠;配伍天麻、鉤藤等可治療癲癇、驚風抽搐。
此外,珍珠母有清肝、明目、退翳之效,配伍石決明、菊花、車前子等可治療肝熱目赤、畏光、翳障;配伍枸杞子、女貞子、黑芝麻等可治療肝虛目暗、視物昏花;配伍蒼術、木賊或動物肝臟可治療夜盲症。此外,本品研細末外用,有燥濕收斂之功,可治療濕瘡瘙癢、潰瘍久不收口、口瘡等。(取材自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