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6・旺報-綜合報導

2019-12-26・旺報-綜合報導
長征五號王者歸來 月底擇機發射

「12月21日,長征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相關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火箭計畫於12月底前後擇機實施飛行試驗任務。」
身高57米,腰圍15.7米以上的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相比其他腰圍僅有10米多的兄弟們來說,它是個名副其實的大塊頭。設計之初,大陸科研人員為滿足未來航天項目的發射要求,賦予其通用化、系列化、組合化的研發思想。長征五號首次在公眾前露面,因其約5米的中芯級直徑,獲得「胖五」的雅號。
大陸航天專家表示,未來10年諸多重大航天工程承載任務將由「胖五」完成,這其中包括接下來的探月工程、探測火星工程、空間站建設以及更遠的深空探索工程等。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原黨委書記兼副院長梁小虹表示,這是自主研製的大陸最大,同時也是國際一流的火箭。

玉兔2號探測器。
玉兔2號探測器。

據介紹,它的起飛推力1064噸,8台100噸的發動機,2台75噸的發動機,同時點火可以把大陸火箭的運載能力,低軌的10噸提到25噸,高軌的5噸提到15噸,增長了一倍半。
除此之外,長征五號還是一枚無毒無汙染的「綠色環保」火箭。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總指揮王說,長征五號芯級選擇了只有少數國家掌握的,以液氫液氧作為燃料的發動機,新型發動機更環保。王表示,長征五號從運載效率來講,達到了國際上前兩位的水平。

蓄勢待發 捲土重來

中國國家航天局表示,火箭計畫於12月底前後擇機實施飛行試驗任務。時隔兩年多,大陸最大的火箭長征五號在經歷失利重挫後,再一次走進公眾視野。
2006年10月,大陸正式啟動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的工程研製工作。作為目前大陸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長征五號可大幅度提升大陸自主進入空間的能力,被認為是大陸由「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的重要標誌。
2016年11月3日,長征五號火箭首飛成功,標誌著大陸新一代運載火箭實現全新跨越,運載能力躋身世界前列。世界多個航天大國均將長征五號與目前世界上性能最高、能力最強的大型火箭──美國德爾塔4重型火箭相提並論。
2017年7月2日,長征五號遙二火箭在文昌發射,飛行至346秒時突發故障,任務失利。
此後,中國航天人蟄伏兩年,歸零,攻關,再歸零,再攻關。不少網友不斷給中國航天人打氣:「越挫越勇才是真正的中國精神。」「『胖五』:王者歸來!」

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王玉磊攝)
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王玉磊攝)

一觸即發 王者歸來

12月21日清早,文昌下起了小雨,而長征五號火箭垂直測試廠房外,早已聚集很多來自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的試驗隊員。這是長征五號火箭發射前唯一一次展露真容,試驗隊員有一個慣例──送火箭,陪火箭一起走到發射塔架。上午8時許,承載著長征五號火箭的活動發射平台緩緩駛出廠房,長征五號57米的高大身軀依然如故,有20層樓高。
長征五號年底的發射它不僅是屬於中國火箭「王者」一次自我證明的「複飛」,更是對接下來大陸航天重大工程任務的一次演練和啟動。
大陸計畫於明年開展的探月三期嫦娥五號任務、大陸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載人空間站任務等,都將由長征五號承擔。因此長征五號也被稱為承載中華民族對浩瀚宇宙向往的「夢想之舟」。
大陸國家航天局12月21日表示,長征五號火箭垂直轉運至發射區後,將展開火箭功能檢查和測試,確認最終狀態後,將加注推進劑,按計畫實施發射。

頻傳捷報 紫氣東來

12月21日一大早,海南文昌傳來喜訊,大陸自主設計製造的大推力運載火箭「胖五」垂直轉運至發射區域,將在12月底擇機發射升空。數小時後,遠在月球的嫦娥四號著陸器也傳來好消息。
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發布消息稱,北京時間21日5時14分嫦娥四號著陸器受光照成功自主喚醒,進入第十三月晝工作期。按計畫,在本次月晝期間,「玉兔二號」將繼續對月表線性能量轉移譜、綜合粒子輻射劑量及月表低頻射電特徵開展有效探測工作。
其實在20日18時43分時,「玉兔二號」就已收到地面科學家的自主喚醒指令。直到21日凌晨,「玉兔二號」在受到太陽光照射後自主啟動喚醒程序,並向地面科學家發送了「我醒了」的消息。
據瞭解,2018年12月8日2時,嫦娥四號登陸器隨長征火箭進入太空,近一個月飛行後成功在月球表面實現軟著陸。這意味著中國成為世界歷史上實現月球背面著陸的首個國家。
此前美蘇兩國儘管發射了月球車,但因為月球背面地形複雜,所以他們主動放棄探測。而大陸不同,直接將「玉兔二號」探測設備著陸點設置在了美蘇都不願意去的月球背面。

此外,就在一周之前,「玉兔二號」還刷新了一項美蘇都沒有達到過的成就。12月14日,「玉兔二號」打破蘇聯「月球車1號」保持了49年的世界紀錄,成為在月球表面工作時間最長的月球車。

文昌航天發射場。(王玉磊攝)
文昌航天發射場。(王玉磊攝)

「玉兔二號」的探測計畫顯示,她將在月球表面工作期間進行礦物質檢測以及輻射監測。這兩項重大實驗證明,大陸在2018年起就已經開始著手為2020年空間站和月球基地建設做準備。
嚴格意義來說,這是大陸航天技術領域國際地位上的一次飛躍。
雖然這僅僅是一次探測準備任務,距正式建造月球基地還很遠。但是從長遠角度考慮,卻是一個質的飛躍。嚴格意義來說,這樣一種飛越帶來的不僅僅是我國月球探測技術上的質變,還是中國航天技術領域國際地位上的一次飛躍。
儘管在這一領域取得的成就已經超越西方國家,但整體上還存在不小差距,這說明中國航天工程依舊有很長的路要走。在近期的某一天,有了長征五號的助力,在這一領域中國航天一定會走在世界前列。(取材自海峽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