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照片顯示,陸製WS-10「太行」引擎最新改良型,已經在殲-11B和殲-16兩種戰機上裝備,新款引擎最醒目的識別特徵,就是配備全新設計的尾噴管,具有更長的收斂-擴張段,外形上更接近美製的GE-F100引擎的尾噴管。
陸製「太行」引擎肉眼可見最有趣的設計是其雙層尾噴管。這種尾噴管受到俄羅斯D30-F6加力渦扇引擎的影響,具有內外雙側收斂-擴張的魚鱗片設計,魚鱗片通過連桿聯動,兩者之間是一圈冷空氣引射通道。
原雙層連動 維修難度大
在進行收斂-擴張調節時,外層魚鱗片在內層魚鱗片的連桿帶動下同步運動,但收斂-擴張範圍比內層要小,魚鱗片長度也比傳統尾噴管要短,使「太行」尾部看起來粗短。
這種雙層引射尾噴管在噴管冷卻和延長其使用壽命上,無疑具有明顯好處,但缺點是複雜的結構增大維護難度,也增加噴管重量。不過「太行」作為中國大陸第一種大批量服役的大推力戰機渦扇,在尾噴管設計上採取較為保守的方案是可理解的。
隨著「太行」引擎大量服役,在飛行時數積累過程中逐漸成熟,引擎後續改良愈見成熟。「太行」後續改良的重點除增加推力和使用可靠性外,另外就是改進尾噴管設計。可大膽推測新「太行」很可能已經拋棄辦識度最高的雙層引射尾噴管,靠耐熱材料所賜,改為更主流的單層尾噴管設計,在外觀上具有更長的收斂-擴張段,與老「太行」顯著不同。
取消諸多連桿 簡化結構
在滿足可靠性和使用壽命前提下,新噴管取消諸多魚鱗片和連桿,大幅簡化結構,方便維護,單層設計減輕尾噴管的重量,提升引擎整體推重比,讓陸產戰機具有更高機動性。
預計「太行」版殲-20隱形戰機,將很快用上以新尾噴管為基礎的隱形鋸齒尾噴管。不起眼的尾噴管改良背後折射出國產「太行」引擎不斷成熟,未來從「不太行」到「太行」,到成為陸產戰機主力引擎的跨越。而在未來,更要看更新型的「WS-15」引擎的發展了。
(記者/楊俊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