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8・旺報-綜合報導

2019-09-08・旺報-綜合報導
告別長壽劇 陸劇擬訂上限40集

甄嬛傳76集、如懿傳88集 觀眾吃不消

9月6日,大陸影視圈盛傳廣電總局擬規定每齣自製戲劇最多40集,引發熱議。兩岸業界表示,陸劇以前情提要、空景鏡頭等方式拖戲、集數灌水問題由來已久,官方去年已拋出限制集數議題,向業界探詢意向,預期很快會公布相關規定,但只針對籌拍新戲,或拍攝中的戲、待播劇是否也一視同仁,有待觀察。

據了解,2012年之前,每齣陸劇集數約為30集;其後因市場需求,投資熱錢湧入,政策鬆綁,集數開始不斷增加。2015年以後,向廣電總局申請審批的戲劇,平均集數都超過40集,2018年獲准發行的劇集,平均集數已達42.5集,已比2011年成長10.64集。

鄉村愛情故事 集數倍增

本山集團製作的長壽劇《鄉村愛情故事》系列見證陸劇集數逐漸變長過程,首季2006年開播,是標準的30集農村生活劇;2012年播出第5季《鄉村愛情小夜曲》時,首次邁入40集;2014年播出第7季時,集數增加到66集後,就再也回不去,直到今年播出的第11季,都維持在60集左右。
集數超過70集的戲,幾乎都是歷史古裝劇,2011年《後宮甄嬛傳》拍了76集,雖叫好又叫座,但觀眾已大呼吃不消。去年播出的《如懿傳》,原本拍了99集,最後官方要求刪掉部分涉及宮鬥劇情,最後以88集的規模,在網路平台播出。

《後宮甄嬛傳》多達76集,網友大呼吃不消。(取自豆瓣網)
《後宮甄嬛傳》多達76集,網友大呼吃不消。(取自豆瓣網)

原創戲劇灌水 利潤考量

大陸業界、輿論2017年已開始探討大陸原創戲劇「灌水」問題,網路平台也比國外OTT多了一項最高2倍速的快轉功能,為的是增加會員黏性,避免網友因拖戲多、集數長,不耐煩而看別的戲,甚至換到其它平台追劇。
戲劇刻意拉長集數,背後是搶廣告、賺錢的利益鏈。大陸業者透露,陸劇盈利來自版權收入和廣告置入,目前網路平台以「單集價格×集數」的方式計算版權,一齣大投資的戲,基本上需要40集以上才能回本,因此集數越多,可回收更多成本、獲得更大利潤。

廣電總局出手 有跡可循

也有電視台、影音平台為凝聚觀眾,利用前情提要、每個破口(播出段落)重覆劇情等方式,把熱播戲從1集拉成1.5集,從而維持好的收視數據,讓廣告主繼續投錢。
6日傳出廣電總局要限制陸劇集數上限,除了早已向業界徵詢外,業者也認為有跡可循,影音平台從去年開始,對自製及購入的新戲已限定為40集;而廣電總局每月審批公示也朝縮減集數的趨勢發展。舉例來說,古裝劇《長安十二時辰》原本有60集,後來壓縮至48集,且分2次申報、播出;7月審批公示中,也有多部變更集數的戲劇是減少集數,其中,《九州縹緲錄》更少了12集。

(記者/廖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