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02・Array

2018-05-02・Array
「中國芯」焦慮 百度布局拔頭籌

中興、華為被制裁案 暴露大陸科技產業瓶頸

在中興與華為後,預計未來會有更多科技企業以各種形式被捲入中美貿易戰中,特別是在人工智慧(AI)上的合作,這也讓中國官方與業界對於如何趕快掌握「中國芯」的焦慮愈演愈烈,不過也有陸媒點名,包括百度、阿里等網路巨頭其實都已默默「上芯」,中國有機會趕超的,就是AI晶片。

中興通訊違反制裁協議遭美國「斷片」。圖為訊紐約市民體驗中興通訊手機產品。(新華社資料照片)
中興通訊違反制裁協議遭美國「斷片」。圖為訊紐約市民體驗中興通訊手機產品。(新華社資料照片)

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晶片進口金額高達2300億美元,幾乎是第二名原油進口額的兩倍,其中大部分來自美國,晶片是資訊產業核心技術中的重點,如果美國擴大晶片制裁範圍,波及對象將從企業變為產業。
其實在2015年4月,美國就曾禁止向中國的超級電腦出口晶片,當時包括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和國防科技大學都被美國列入「堅持違背美國國家安全或者外交利益的實體名單」。

直到2017年底,中國開始使用國產晶片,像是「天河二號」就使用全新的國產Matrix 2000,替換原有的Intel加速器。
這次的「中興禁令」風波,更顯示中國需要大規模商用、甚至能取代外國晶片的「中國芯」是當務之急。陸媒報導,目前在中國晶片布局上,最有看點的三家公司就是華為、百度和阿里,華為布局晶片相對較早,海思半導體成立於2004年10月,有大量的通信和手機設備可以應用海思晶片,促使技術不斷升級換代。
而對於網路巨頭來說,它們早已不甘於只做線上服務,阿里的IoT戰略就需要大量的晶片,來配合算法、系統和軟體作結合,所以不但宣布自主研發Ali-NPU的AI晶片,近來收購國產CPU公司中天微,阿里也投資大量的半導體公司,如寒武紀、Barefoot、深鑒、耐能和翱捷。
而百度也很早就布局,去年就率先成為第一家擁有自有晶片的網路巨頭,發布了XPU(雲計算加速晶片),採用百度設計的新一代AI處理架構,可應用在AI、數據分析、雲計算和無人駕駛上。(記者/陳曼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