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4・旺報-綜合報導

2020-02-24・旺報-綜合報導
新冠肺炎 發病前2天就有傳染力

對密切接觸者的判定將有改變 專家:傳播指數已下降

新型冠狀肺炎病毒肆虐,大陸確診病例不斷攀升。大陸疾控中心研究員表示,目前發現病患在發病前2天,已經具有傳染性,因此與患者在此時接觸者,都需進行14天的醫學觀察。不過,目前基本傳播指數已下降,即病患能夠感染的人數跟初期相比減少許多。

大陸官媒央視《新聞1+1》21日邀請大陸疾控中心應急中心研究員向妮娟分析當前疫情狀況。針對大陸5家監獄出現群聚感染,向妮娟表示,首先要進行個案的調查,梳理病例之間流行病學的關聯,找到傳播的來源。同時更要注意以後的防控:規範出入人員的管理,儘量減少傳染源的引入;要做好監獄中人員異常的監測,發現發病人員及時隔離治療;加強監獄裡的通風和日常消毒等等。

▲大陸疾控中心應急中心研究員向妮娟,解讀疫情何時下降。(截圖自微博@央視新聞)
▲大陸疾控中心應急中心研究員向妮娟,解讀疫情何時下降。(截圖自微博@央視新聞)

專家籲增加社交距離

向妮娟表示,群聚感染的狀況較常發生在家庭內部,一些社交活動也會導致群聚感染。聚集性疫情是因為人與人之間的密集接觸而產生的。為防止聚集性疫情,建議大家增加社交距離,若發現家庭成員有異常症狀,一定要盡快送其就醫,如果經濟允許可以分開住,若無法分開住則採用分餐制的方式,減少與有異狀的成員接觸。
對於密切接觸者的定義轉變,向妮娟表示,現在大家知道新冠肺炎病毒的潛伏期是14天,因此把14天做為隔離期。但是目前的變化是,已瞭解到病人在發病的前2天,已經有了傳染性。因此對密切接觸者的判定也有了改變。原來的標準是病人發病後,接觸的對象為密切接觸者。但是現在的標準是病人發病前2天接觸的人也是密切接觸者,需要進行14天的醫學觀察。
至於新冠肺炎的傳染性是否下降,向妮娟指出,根據早期的調查瞭解,對一些已知數據的分析,早期的時候,1個病人基本上能傳播2到3個人,現在根據得到的對發病曲線的分析,可以說,目前為止,可能一個病人都傳播不到一個病人,因為如果說傳播指數還跟當初一樣的話,現在疫情的態勢就不像現在呈現下降趨勢,所以說,目前基本傳播指數下降,即病人能夠傳播的人數跟初期相比已經減少許多。

▲大陸民眾出行戴口罩,也不忘給寵物配戴。 (中新社資料照片)
▲大陸民眾出行戴口罩,也不忘給寵物配戴。
(中新社資料照片)

疫情何時歸零仍無解

有關疫情何時歸零,向妮娟表示,這是需要非常準確的資料支援。以武漢為例,目前為止最大的難點在於,每天新增病例數量還比較多,每天工作量會很大,而且相關部門對密切接觸者判定的工作量也很繁雜。工作人員不僅要完成龐大的工作,還要有很高的工作質量,因為只有準確的資料數據,才能作為決策的依據。
對於流行病學報告數據準確性,向妮娟指出,報告的源頭來自於醫療機構,不過在調查的過程當中,病人可能給不準確的訊息,因此有關單位需要核實,就必須去患者早期就診的機構詢問,這些措施都是為了關鍵訊息的準確性,因為只有準確的訊息才能幫助更準確的研判疫情。

▲武漢市江岸區花橋街道,人員在對街區進行消毒作業。(新華社資料照片)
▲武漢市江岸區花橋街道,人員在對街區進行消毒作業。(新華社資料照片)

檢測假陰性 成防疫漏洞

與此同時,大陸國家衛健委日前同時印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當中提出,「核酸檢測結果陰性不能排除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需要排除可能產生假陰性的因素」,並明列包括樣本保存運輸問題、樣本收集時間不當等可能因素。
方案提出,為提高核酸檢測陽性率,應當盡量採集病例發病早期的呼吸道標本,留取痰液,實施氣管插管時採集下呼吸道分泌物,標本採集後盡快送檢。
此外,方案將密切接觸者判定原則修訂為「從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症狀出現前2天開始,或無症狀感染者標本採樣前2天開始,未採取有效防護與其有近距離接觸(1米內)的人員」。

(記者/張語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