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06・旺報-專題報導

2018-05-06・旺報-專題報導
學者:中美交鋒 金融開放或有共識

防中興效應擴散 中盼美以特別牌照緩衝

美國貿易代表團5月3、4日兩天赴北京進行中美貿易磋商,揭示雙方爭端將迎來「攤牌時刻」。大陸學者認為,中美可能先就金融開放、短期貿易赤字縮減、知識產權保護等較有可能達成共識的領域,達成階段性協議。同時,為防堵中興遭美封殺事件引發擴散效應,對中國產業造成更大傷害,中方預計將重點要求美方以特別牌照等方式,給予緩衝。

綜觀中美近期貿易爭端,美國4月初公布301調查結果,宣布對中國500億(美元,下同)規模進口產品加徵關稅,但在中國做出「同等回擊」後,美國總統川普一度稱研擬加碼1000億元清單,並對中國中興通訊頒布禁制令,讓FBI調查華為,以及研擬防堵中資收購美國科技企業等,無一不挑起雙方敏感神經,也讓爭端的本質從降低貿易赤字,擴大到技術、權利、體制之爭。

中方要求美國調整貨幣政策。圖為3月21日,美聯準會主席鮑威爾宣布今年首次升息。(新華社)
中方要求美國調整貨幣政策。圖為3月21日,美聯準會主席鮑威爾宣布今年首次升息。(新華社)

促調整貿易貨幣政策

在此情況下,以鷹派為主的美國七人貿易代表團,在3日抵華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率領的智囊團磋商。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受訪分析,包括中國大幅降低對美貿易逆差、擴大互聯網服務和金融等領域開放、禁止中國對企業補貼、防堵中資透過併購獲取關鍵技術等多項要求,預料將會被此次來訪的美方代表團擺上檯面。
不過,復旦大學經濟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教授沈國兵則認為,考量中美貿易的複雜性,本次磋商中,預計美方先會著手於期待中方擴大金融開放、加強知識財產權保護兩方面;與此同時,中方則可能要求美方放寬出口管制、調整對華貿易政策,且調整貨幣政策時要考慮美元做為國際貨幣給新興市場經濟帶來的貨幣壓力,以及針對個別企業如中興制裁應進行政府宏觀層面磋商等訴求,將是本次雙方有望達成共識的階段性項目。

抑制技術創新難讓步

邵宇說,金融開放、降低汽車等部分產品關稅的政策本就是中國一直以來持續推動的項目,在此時適度對美方開放影響較小,但若涉及抑制中國技術創新,中方將很難做出讓步。
沈國兵提到,由於美國是判例法國家,以中興事件為例,極有可能造成援引的擴散效應,譬如處罰後,其他中國公司也有可能遭受美方潛在的惡意起訴、接連遭殃。因此,中方或將希望美方透過臨時性特別牌照方式,暫緩實施禁止令,譬如三年的緩衝期,再視後續查驗、審查過程而定。

(記者/陳政錄)

中美經貿博弈 將是長期過程

美國貿易代表團3日抵華,準備與中方展開為期兩天經貿對話。在此之前,中美在經貿領域角力不斷,雙方各不相讓,如今雙方終於坐上談判桌,兩國代表如何過招備受矚目。事實上,就中美兩國的市場規模、經濟體量與兩國政府強硬的立場來看,這其實是一場誰也嚇不倒誰的談判,中美貿易爭端要想藉此一次解套實在有點異想天開。與其期待雙方談出個輸贏結果,倒不如期待中美代表能藉此增加對話與了解。畢竟,兩強相爭,互相「妥協」有時候或許是最好的選擇。
從這次中美貿易談判的內容來看,不少議題都是讓談判難以取得具體進展的難點,以美方關注的部分為例,包括知識產權政策、技術轉讓,尤其是《中國製造2025》戰略三大主題,都不是屬於能夠迅速達成共識的技術性問題;從實務面而言,這代表未來中美在經貿關係上的博弈與攻防,將會是一個很長期的過程。
不過,由於美方這次的代表團號稱「群鷹畢至」,在中美雙方長期的經貿對峙下,雙方都處於僵持不下的局面,在美方施壓,中方力抗的情況下,雙方能否保持理性對話是一大挑戰。因為,這次中美貿易談判,其意義或許不在於成功簽署協議,而是在於雙方藉此機會保持對話管道暢通,避免貿易戰真的發生。

(記者/梁世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