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31・旺報-綜合報導

2020-08-31・旺報-綜合報導
二次感染患者 病情較輕有抗體

港專家:不戴口罩未打疫苗 再次染疫或成常態

自從8月24日傳出香港出現首例二次感染新冠肺炎患者,引起各界關注。香港大學醫學院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孔繁毅表示,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病情,相對首次感染時輕微,且在較短時間內,其體內已產生抗體。孔繁毅認為,如果在大部分人不戴口罩且未接種疫苗的環境下,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情況可能會成為常態,而且新冠病毒非常「狡猾」,會發生變異,出現二次感染的病例也會對疫苗的研究產生影響,但目前情況仍較穩定。
也是香港研究新冠肺炎團隊一員的孔繁毅指出,研究團隊是比對病例3月及8月的病毒基因排序,發現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新冠肺炎病毒。為什麼會出現這狀況?因為他第一次感染的病徵並不是很嚴重,所以發現他體內的抗體度數並不是很高,他體內的抗體其實在4至5月時就已經檢測不到,指數跌得很快。
8月29日,河北省內丘縣新西關小學工作人員在教學大樓進行清潔。(新華社)
8月29日,河北省內丘縣新西關小學工作人員在教學大樓進行清潔。(新華社)

普及監測 找出隱形患者

另一個情況發現到,孔繁毅說,第一次感染他是有病徵,第二次感染5天內,完全沒有病徵,第二次是輕微很多,還有他的抗體在第5天已經產生出來,「所以我們知道第二次感染的病人,他的病徵是很輕微,還有他在很短的時間就可以體內產生抗體。」
對於香港即將展開的普及社區監測計畫,孔繁毅認為,這一措施作用很大,將有助於找出隱形患者及追蹤病毒傳播鏈。「我仍覺得這個措施是好的,因為很多人是想去做檢測,我們的人力有限,還有機器有限,所以中央這樣做具有很大的幫助,假設冬天會有第四波或者之後有更大的爆發,那麼這個措施便會很有用,可以找出隱形患者,切斷傳播鏈。」

個別現象 勿過度擔憂

孔繁毅提醒公眾,即使普及社區監測計畫的展開,會對防止疫情出現新一波爆發有所幫助,但同時也要做好對入境人士的病毒檢測,市民在公共場所仍須繼續佩戴口罩,維持適當的社交距離,注意保持手部衛生,這樣疫情在冬季再爆發的可能性相對較低。
對於香港出現二次感染病例,大陸的防疫專家鍾南山院士在受陸媒訪問時表示,不要對目前報告的二次感染病例過於擔心。「現在所報導的一些個別的二次感染,到現在為止,我們從醫學的理論和各方面看,是一個很個別的現象,是極少的。」他重申,核酸片段不是活病毒,希望大家不要用不同的眼光看待新冠肺炎康復者。
8月25日,外傭到香港港灣道體育館的臨時樣本採集中心,接受新冠病毒檢測。(中新社)
8月25日,外傭到香港港灣道體育館的臨時樣本採集中心,接受新冠病毒檢測。(中新社)

重要特點 年齡小病情重

除了香港之外,美國當地時間28日,研究人員確認了美國首例二次感染病例。來自內華達州大學及里諾醫學院的研究小組表示,他們透過複雜測試證明,這位病人身上的病毒菌株基因構成有足夠的不同,因此,這是一次真正的二次感染。他身上具備幾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年齡小、病情重、攜帶抗體、二次感染。這些特質為未來的抗疫前景投下陰影。
據這份研究報告稱,目前除了美國之外,還有兩名病人也發現了二次感染的跡象,其中一名在比利時,一名在荷蘭。
據厄瓜多媒體最新消息顯示,厄瓜多基多聖弗朗西斯科大學微生物研究所公布,該所確診了厄瓜多首例新冠肺炎二次感染患者。該所對患者兩次感染的病毒基因序列進行了對比,結果顯示兩次感染為不同病株。此例也成為全球第5例二次感染患者。(記者/林永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