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鏡清過去在IBM時以六年時間就從專案管理師升至事業群總經理,管理500人,對高科技業相當熟悉;到顧問業後,為很多科技業者規畫產業鏈,中美貿易戰中,他也為眾多台商,特別是高科技台商提供諮詢。
南進設廠 工人素質低
劉鏡清說,很多傳統代工製造業台商,在終端品牌商要求下,已經大量外移,以東南亞為大宗;眼見美國下一波就要對資通訊代工業加課關稅,大陸10大出口美國的廠商中,就有8家是台灣電子業,但電子業代工廠毛利低,供應鏈複雜,移動沒有那麼快,很多科技業台商都頭痛不已。
劉鏡清說,雖然像越南、柬埔寨,工人月薪不到200美金,大概僅台灣四分之一,也比大陸要便宜得多,但有台商反映,這些地區的勞工大概只有大陸20年前的水準,做低階產品還可以,高階產品的效率就會大幅落後;另外,語言不通,也增加管理難度。
如果要回台,雖然政府誓言要協助台商解決投資問題,但劉鏡清指出,台灣有所謂五缺問題,又以缺人和缺地比較嚴重;土地方面,北部工業區一坪地叫價5、60萬元,越南大約只要1、2萬元;還有「環評」問題,有台商說「環評過關、大概貿易戰也打完了」,種種因素都讓台商望之卻步。
關廠回台 怕重複課稅
上海台商協會會長李政宏也指出,投資還沒到,土地都先喊漲了,叫台商怎麼投得下去?
在缺電方面,國民黨立委柯志恩指出,儘管部會資料顯示,2019年不會缺電,備轉電量與備用容電量都能超過10%,但目前夏天備轉容量僅剩8%,加上占了2.2%電量的林口第三號燃煤機組因環評沒過不能用,如果工業園區新增台商投資,明年電量一定不夠。
至於勞工方面,台灣目前要到工廠工作的人比較少,且成本較高。另外,大陸也有退出成本高等問題,台商關廠是要付出相當成本,把廠結束了,錢若以獲利所得名目回台投資,不但沒有投資優惠,還會面臨再被課一次稅的問題,加上大陸也是個大市場,未來產品賣回大陸,有可能再被課高關稅;很多台商算算划不來,乾脆先觀望,再盤算一下,由於面臨種種難題,他預估,中美貿易戰短期不會結束,現在全球供應鏈仍將持續重整,「可能要先亂一陣子,才會安定下來」。(記者許昌平/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