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0・旺報-專題報導

2018-11-10・旺報-專題報導
貿易戰加劇 暫棄電子轉金融

外資落跑台股重摔 10月製造業PMI也下滑

台股10月慘跌10.94%,月跌幅創近10年之最,有兩大原因:第一,美國緊縮政策導致資金自新興市場外流,外資加速撤離台股;第二,中美貿易戰越演越烈,亞洲國家中,台灣的全球價值參與率(participation rate)最高,貿易戰的衝擊已顯現在台灣10月製造業PMI數據上。

回顧10月台股走勢,加權指數從1萬1千點之上,最深跌到9400點,即便10月底略有反彈,收在9802點,但10月跌幅達到10.94%,創2008年11月以來最大月跌幅。櫃買市場更暴跌14.78%,顯現出中小型股跌勢更重,內資也在撤離行列。

難轉移陸生產基地

據證交所數據,外資在10月自集中市場賣超1429億元(新台幣,下同),今年以來賣超逾3000億元。外資之所以撤離,主要在於美國聯準會升息與量化緊縮政策導致資金自新興市場外流以及美中貿易衝突干擾。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依據各國交易所資料,2016至2017年累積的外資淨流入新興市場規模今年以來已外流逾半,有助降低後續資金持續外流壓力。

然而,中美貿易戰的後續發展,持續影響全球市場尤其台股的未來走勢。以10月各類股表現來看,受貿易戰影響最大的電子股指數大跌11.37%,跌勢比加權指數更大,顯然市場對於電子股受到貿易戰衝擊的擔心更甚。

受貿易戰拖累台股跌破萬點,號子裡的股民面對綠油油的盤勢不知如何下手。 (本報系資料照片)
受貿易戰拖累台股跌破萬點,號子裡的股民面對綠油油的盤勢不知如何下手。
(本報系資料照片)

尤其10月日經台灣製造業PMI為48.7,是2016年5月以來首次滑落到代表擴張和收縮分野的50以下,這代表台灣製造業的產出和新訂單量,創下短短3年多來最快速的下滑趨勢。

台灣電源供應器大廠台達電董事長海英俊也在10月底的第3季的法說會表示,中美貿易戰對該集團整體營收影響目前估計不只5%。海英俊坦言,接下來美國將對大陸進口的2000億美元商品關稅率將從10%提升至25%,下游客戶已經無法透過調漲終端售價反映,該公司也將規畫配合客戶將產線移回台灣,預計成本將增加5%左右。

台達電生產線遍布全球,還能靈活調度產能,受到衝擊影響可控。但許多台灣電子廠商生產基地及材料供應商大多設在大陸,想要轉移生產基地,短期並不容易達成。

實際上,美國還可能加碼對大陸2670億美元商品徵收高關稅措施。而面對中美關稅議題後續發展的不確定,更多電子產業訂單已出現遞延,廠商的心態轉趨保守,像是成長趨勢的雲端伺服器及網通設備均出現訂單遞延。

傳產金融影響較小

安聯台灣科技基金經理人廖哲宏表示,考量到市場的不確定性持續,相對看好不受貿易戰影響的金融類股,以及主要以大陸內需或是台灣內需的水泥、鋼鐵、塑膠等類股表現。應對中美貿易紛爭的影響,謹慎看待電子產業,僅聚焦長期趨勢機會,看好半導體先進製程、ASIC、5G、高速傳輸、汽車電子等。(記者葉文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