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7日表示,在3月1日的貿易停火期結束前,不會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碰面。學者分析,目前美國國會到行政部門,對陸態度都充斥鷹派聲音,因此若在期限前談不出具體結果,川普最可能做的是讓談判的調門升高,對陸方用更激烈的語言與指控,像壓力鍋般不斷增加;關稅提升是工具之一,但目的也是要讓大陸讓步,畢竟關稅提升對美國經濟本身也會造成傷害;至於延期的機率,則相對較低,但不管如何,談判不會斷。
銘傳大學國際事務與外交學程講師黃裕鈞接受《旺報》採訪時表示,川普先前說希望跟習近平再碰面,現在又表態不會,釋放出最大的訊息應是美方不像先前那樣樂觀;但是這也不表示現在的談判完全都沒進展,雙方在互相期待上都需要重新調整。
他指出,川普、習近平兩人若決定要再會晤,最大意義就是發表一些重大的談判成果,且意味有一定互信基礎能維持下去;而川普本月仍會派財長努欽、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赴陸,也代表談判仍有一些進展,川普本人也不一定排除未來會與習近平碰面,只是在時間上,與美方先前評估有所誤差。
這裡頭「台灣牌」似乎也呈現出微妙角色。黃裕鈞指出,日前美方官員赴參議院報告與陸方談判事宜,稍後參議員克魯茲出面表達想邀蔡總統赴美國國會演講的意願,這當中有一些直接或間接的關係,意味美方透過一些壓力與手段,盼使大陸讓步;對於陸方而言,談判中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智財權上,這也是大陸最擔心的地方。
接下來川普可能有何動作?黃裕鈞認為,川普在先前的國情咨文中,十分吹捧自己與大陸的談判結果,當3月1日期限一到,要是沒辦法達到先前預期的情況,美方應該不會再延期,會先出重手,再持續談判;川普會想辦法在媒體與國內輿論上,打造出好像有辦法讓大陸讓步的形象,然後雙方再慢慢回到談判桌上,繼續一步步交涉。(記者潘維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