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亟欲打造「中國版那斯達克」──上交所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是近年來大陸資本市場一項重大改革,目的在更大力度支持本土科技創新產業,並解決這些中小民企「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對於推動大陸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戰略意義。外資投行如高盛對參與科創板的積極表態,也是其近年來「發力民企新經濟」戰略的一部分。
2014年阿里巴巴在歷經上交所、港交所多次溝通未果下,最終選擇美國紐交所上市,大陸廣大投資人錯失分享這家中國最大網路企業的成長紅利。因此,科創板的出現,除讓大陸本土科創企業能有更好育成條件外,其未來成長紅利也能更多與大陸民眾共享。
因此,科創板較現有政策有多項創新,其主要體現在上市制度及投資交易兩方面。對於外資投行而言,大陸做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資本市場蓬勃發展,相較於發達國家成長空間有限,大陸則是巨大增量市場,因此提前投入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以高盛為例,早年,高盛的戰略重點落在大陸的大型央企、國企的重組和IPO,幾乎參與當時各行業第一家央企/國企的重組上市,包括中國石油、中國移動、中國銀行等。隨著大陸經濟結構轉型,在輔助原有大型客戶的同時,重點發力新經濟、發力民營經濟,成為近兩年高盛的新戰略,高盛是唯一一家參與全部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IPO的外資投行,高盛也表示未來將繼續服務大陸民營經濟。
(記者/葉文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