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0・旺報-綜合報導

2019-05-10・旺報-綜合報導
陸製造業危機 民工、機器人雙缺

經濟下行為主因 企業轉型升級暫緩

去年,大陸農民工增量比上年減少297萬人,且農民工進城和跨省流動也在減弱,同時,去年工業機器人竟然也轉為負成長,此一趨勢甚至延續到今年,第一季產量較去年同期下滑11.7%,顯示大陸製造業出現新危機,農民工和機器人都短缺。

大陸國家統計局最近發布《2018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報告顯示,去年大陸農民工總量為2億8836萬人,比上年增加184萬人,成長0.6%,這個增量比上年減少了297萬人,增速也比上年回落1.1個百分點,這也是大陸農民工總量增速自2015年以來的首度下跌,0.6%的增速更是近10年來首次跌破1%。

5月1日,工人在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施工現場工作。(新華社)5月1日,工人在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施工現場工作。(新華社)
5月1日,工人在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施工現場工作。(新華社)

機器人產量負成長

因此隨著近年人口紅利消逝,不少大陸製造業業者開始投入改造升級,加速推進工業機器人應用,以解決勞動力問題。據大陸國家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大陸工業機器人產量成長21.7%,2016年成長34.3%,2017年成長68.1%,呈現逐年遞增、高速成長的態勢。
然而,此一趨勢在去年出現轉折。去年第一季,大陸工業機器人產量增加29.6%;上半年降為23.9%;前三季進一步降至9.3%,與往年形成鮮明對比。逐月來看,轉折點出現在9月分,當月工業機器人產量增速突然轉為-16.4%,隨後每月均為負成長,且下行趨勢延續至今年,第一季為-11.7%。

需求端訂單減少

多位業界人士認為,去年工業機器人產量跌落,與當前大陸經濟下行壓力較大、製造業企業對機器人需求下降有直接關係。
東莞市機器人產業協會祕書長陳永剛表示,過去幾年,確實隨著勞動力減少,大量製造業者轉型升級,刺激工業機器人產能激增,這是建立在企業對需求端還行的前提下,但去年開始不少企業出現訂單減少或資金緊張等情況,對「機器換人」也轉為保守或持觀望態度。他進一步表示,其實不僅是工業機器人,去年以來,只要是新增金額規模大的固定資產投資,很多企業都會猶豫再三,按兵不動。
從生產工業機器人企業的業績就能明顯看出,去年,多家工業機器人上市公司營收下降。例如,埃斯頓去年營收成長35.72%,上年為58.69%;拓斯達營收成長56.73%,上年為76.51%;華中數控更從2017年的21.21%降為去年的-16.81%。

中西部迎民工回流

據大陸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8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指出,大陸農民工就近就業增多,東部、東北地區就業的農民工正在減少,尤其東部主要是珠三角農民工數量下降太多所致,而在中西部地區就業的農民工持續增加,近年來,四川、湖南、湖北、安徽等典型的農民工「產地」,正在迎來農民工回流。
報告顯示,跨省就業的農民工數量增幅明顯低於在省內就近就業的本地農民工增幅。前者去年的數量為1億7266萬人,比上年增加81萬人,年增0.5%,而後者為1億1570萬人,比上年增加103萬人,成長0.9%。增速的「倒掛」,顯示越來越多的農民工選擇就近就業,這對長期處於人口淨流出狀態的中西部省分,無疑是個利多。

四川南充舉行返鄉農民工專場招聘會。(新華社資料照片)
四川南充舉行返鄉農民工專場招聘會。(新華社資料照片)

從區域來看,京津冀地區就業的農民工2188萬人,比上年減少27萬人,下降1.2%;長三角地區就業的農民工為5452萬人,增加65萬人,成長1.2%;珠三角地區就業的農民工4536萬人,減少186萬人,下降3.9%,也就是說,目前東部地區農民工數量減少,主要是珠三角地區農民工數量下降太多所致。
據了解,珠三角農民工數量減少的原因有三方面:第一,珠三角目前有農民工高齡化的趨勢,大量的老年農民工「告老還鄉」,一定程度助推了農民工的流失速度;第二,珠三角較早開始產業轉型,機器人代替人力相對普遍;第三,珠三角對包括大學生在內的「人才」強吸引力,對農民工造成擠出效應。
近幾年,湖北、安徽、四川等地公布的數據都顯示農民工輸出的高峰已經過去,更多的農民工選擇在省內流動,大陸自媒體《城市觀察》認為,中西部人口回流,其實也增加了「產業西遷」的籌碼,由於東部地區的土地、人力成本都在上漲,一些產業必然會向有著更多勞動力供應的中西部地區轉移。
不過,當大量農民工回流,特別是其中一些老年農民工的養老問題如何解決,以及是否會進一步提高當地高齡化程度,這些都是中西部地區可能面臨的問題。

(記者/林汪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