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讓銀行必須思考更多出路,除多家大行理財子公司近日紛紛開業;銀行就自身理財產品轉型外,也把目光聚焦到高資產族群的私人銀行(類似台灣理財貴賓室)業務上,例如招商銀行就鎖定企業中高級管理層與專業人士等「新富族群」。
高淨值人群不斷湧現
招商銀行日前與貝恩公司聯合發布《2019中國私人財富報告》顯示2019年企業高級管理層、企業中層及專業人士占高淨值人群比例,由2017年的29%上升為36%,首次與創富一代企業家群體看齊。
據《中國證券報》引述招行總行私人銀行部總經理王菁說,企業中、高級管理層與專業人士等高淨值人群不斷湧現,通過股權變等方式,在短時間內令財富產生巨大增值,也因此會主動向財管機構提出較複雜的個人財管需求。
雖然私人銀行財管商機不少,但整體趨勢上,在資管新規推出1年後,銀行理財收益率逐漸滑落。李明珠分析,伴隨積極財政政策、穩健貨幣政策背景,市場利率下行也讓銀行理財收益跟著下滑,加上強監管下讓銀行非標資產投資萎縮,理財收益持續下探。
但除利率與經濟因素外,《北京商報》報導,訊息揭露不完整也是銀行理財產品的缺點之一,這導致投資者選擇理財產品時會出現障礙。從普益標準公布數據來看,5月封閉式非結構性預期收益型產品共有7816檔到期,其中公布到期收益率的產品僅861檔。
訊息不全 投資者茫然
再觀察銀行官網中可發現,部分城商行的銀行理財產品的訊息揭露大多語焉不詳。舉例在理財產品的解說欄位中,僅含有「風險等級、收益率、到期日」等幾個簡單要素,卻連具體投資標都沒有解說清楚。
觀察銀行理財業務的前景,現階段聚焦到理財子公司之上。據路透報導,中國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大行理財子公司近日陸續開業,業內也看好規模逾20兆元人民幣的銀行理財將踏上新的里程碑、大有可為。(記者吳泓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