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日前公布6月資產負債表,結果人行的總資產相比2018年末整整減少了9000億元(人民幣,下同),這形同人行在半年間「縮表」了將近9000億,由於央行縮表意味著「收緊銀根」,此一情況引起市場的關注,部分分析師認為,人行縮表的目的,不排除是在「穩」住再度蠢蠢欲動的房市,但由於縮表往往會有貨幣乘數效應,這一波縮表會不會波及大陸的宏觀經濟表現,還有待觀察。
根據人行公布的資料,截至今年6月底,人行的總資產為36.36兆元,與2018年底的37.25兆元相比,減少了約8900億元。
降低基礎貨幣水位
分析師舉美國聯準會(Fed)兩年前開始的縮表為例,指Fed的縮表是不再縮期債券,也就是從市場上回收流動性,這個做法有貨幣政策收緊的意思,也讓這兩年美元資產成為全球投資人追逐的標的。
分析師指出,人行的縮表也有降低基礎貨幣水位的作用,但卻不一定代表人行貨幣政策趨向緊縮。
其主要原因在於貨幣投放模式,靠外匯占款為主,2014年後隨著貿易格局和人民幣地位的改變,這一投放方式慢慢被人行各種政策工具(例如中期借貸便利MLF)所代替。這些都會增加人行的資產負債表。但是,如果這些工具到期後,央行少續作,回籠一下,那麼也就自然會造成縮表。
不過,在此期間,人行也通過數次的降準來為金融機構提供「銀彈」,因此,專家指出,不要只看人行縮表就擔心銀根緊縮,因為人行走的是「綜合性貨幣政策」(偏寬鬆為主)的路線。
注意美聯準會動向
不過,也有專家認為,人行的「縮表」,其調控目的其實是在於穩住房價,「只要房價處於穩住的狀態,經濟需要,貨幣政策會根據形勢變化,仍可隨時預調微調的。」
不過,由於貨幣政策工具往往有貨幣乘數效應,專家也提醒,人行縮表的效應會不會溢散到其行領域,還須加以注意。而美國聯準會未來的動向,也同樣會是人行是否繼續縮表的重要因素之一。
(記者/梁世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