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0・旺報-連線報導

2019-08-10・旺報-連線報導
陸7月物價漲 PPI近3年首衰退

CPI年增2.8% 二者分化日益嚴重 宏觀經濟承壓

大陸國家統計局9日公布7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2.8%,成為2018年2月以來最大漲幅,豬肉價格持續上漲仍為推升主因,且未來幾個月或維持高檔。反觀7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較去年同期下降0.3%,成為近3年首次衰退,顯示工業領域的內外需求減弱正帶給PPI下行壓力。CPI與PPI的分化日益嚴重,或顯示大陸宏觀經濟已經出現變化。

值得關注的是,CPI、PPI走勢變化,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學智說出現兩個「分化」,第一是CPI、PPI延續分化態勢;第二是CPI項目中的食品、非食品類也出現分化,食品價格上漲非常明顯,尤其是豬肉。

▲7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8%。圖為8月9日,市民在瀋陽一超市購物。(中新社)

豬肉價格大漲27%

上海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盛九元認為,CPI、PPI最新數據與近期人民幣「破7」有一定關聯性,同時反映大陸經濟成長相對疲軟。但他認為CPI、PPI的波動雖有,跟過去比起來不算劇烈,整體還在可控範圍內。

大陸國家統計局9日發布7月CPI上漲2.8%,漲幅較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且連5月處於2%以上水位。其中食品價格上漲9.1%,較上月擴大0.8個百分點,光是豬肉價格上漲27%就影響CPI上漲約0.59個百分點;非食品價格上漲1.3%,漲幅回落0.1個百分點。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直言,近期CPI處於高檔,同時豬瘟疫情持續影響,豬肉價格上漲週期已形成,仍會是下半年推漲CPI上漲的重要原因。而鮮果7月價格上漲39.1%,漲幅則比上月回落3.6個百分點。

▲大陸7月分PPI下降,為近3年來首見。圖為3月18日,四川南充某商用車生產線,工人在忙碌。(中新社)

PPI恐持續衰退

除了CPI之外,7月PPI年增率衰退0.3%出現「通縮」。民生銀行研究院宏觀分析師應習文指出,7月PPI下降主要來自上游生產資料的年增率同樣下降0.7%,生活資料年增率0.8%也回落,指出在當前內外部環境壓力加大下,未來PPI將持續保持通縮。

盛九元認為,下半年如何扭轉通膨與PPI惡化將是政策重點之一,近期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方向,包含如預防失業問題、相對積極財政政策、寬鬆貨幣政策等,都相當具有針對性。(特派員吳泓勳/上海報導)

旺報觀點—-通膨升溫經濟疲軟 滯脹烏雲罩頂
大陸7月分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創下去年2月來新高,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則出現3年來首次負增長,兩者數據出現「剪刀差」有擴大的現象,這代表了在生產端面臨了需求疲軟的情況下,終端消費價格仍不斷上揚,典型的滯脹風險已經在大陸顯現。
事實上,大陸的物價近期的上漲有著相當複雜的因素,但部分因素卻與需求面關係不大。以這次助長物價的主力豬肉為例,此前爆發的非洲豬瘟導致大量豬雙死亡,讓豬價一路走揚。
其次,人民幣在中美貿易戰的壓力之下,7月以來一路走貶,貨幣貶值所帶來的物價上漲壓力,不能排除是這次CPI飆升的原因之一。因此,面對接下來中秋節的消費旺季,以及人民幣匯率短期內貶壓仍在,大陸有關部門對於物價上漲的壓力,絕不能掉以輕心。
在物價上漲蠢蠢欲動之際,另一個指標卻充滿警訊。大陸7月PPI出現3年來首次負增長,凸顯其內外需對工業產品需求乏力,實體經濟景氣低迷,這說明大陸宏觀經濟未來走勢仍不容樂觀。
綜合來看,CPI在走高,PPI卻在走低,上演的正是一齣通膨壓力上升,但經濟增速減緩的典型「滯脹秀」。更令人擔憂的是,由於近期美國聯準會所掀起的降息大潮正在全球如火如荼的展開,各國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勢必使得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走高,這恐將進一步加大大陸的進口成本,帶動境內物價上升,如此一來,輸入型通膨對上境內經濟增長乏力,滯脹壓力將更為可觀,各界對此應保持警愓及關注。(梁世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