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運動經濟崛起:隨著國民所得的大幅提高,大陸民眾對運動的需求也日漸興盛,並逐漸形成運動經濟學,構成龐大的運動產業鏈,其中馬拉松更是所有運動最受民眾歡迎的項目之一,目前正在全大陸遍地開花,也是大陸各個城市拉動城市經濟的重要利器。
大陸近年興起城市馬拉松賽事,背後除反映經濟社會下提升文化富足,豐富的經濟產業鏈更成為大陸各城市競相舉辦的關鍵點。從報名費到企業贊助、冠名費用再到電視轉播權,以及後續觀光餐飲、酒店消費等一條龍收入,實現高規格且成功的馬拉松賽事下,除經濟獲利外,更成就的是打造出城市亮麗名片的無價收益。
而大陸官方政策對此也是積極推展,預計要讓2020年全大陸馬拉松賽事,場次800人以上規模達到1900場;各類路跑參賽人數超過1000萬人次,進而拉升馬拉松運動產業規模達1200億元(人民幣,下同)。
企業競爭贊助新戰場
有趣的是,大陸近年舉辦馬拉松賽熱度下,正是投射大陸經濟興起而進入「馬拉松週期」。據過去國外經驗顯示「馬拉松週期」意指當國家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多個城市將以馬拉松比賽為依託,進入全民路跑的體育消費黃金期,觀察大陸2015年人均GDP約8000美元,賽事也從這幾年積極熱竄。
中國田徑協會副主席于洪臣指出,2018年大陸馬拉松年度總消費額達178億元,全年賽事帶動總消費額達288億元,年度產業產出達746億元,如實凸顯出馬拉松運動對推動促進各城市經濟成長效果。
據《中國文化報》引述馬拉松業內人士表示,舉辦馬拉松可以提升城市的知名度與軟實力,能夠成功舉辦一次馬拉松賽事,表明該城市按照國際規則,在交通、安全、旅遊、住宿、餐飲等領域呈現優化管理,這也是城市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也因此,大陸馬拉松賽事更成為企業熱情甚至競爭贊助的戰場。興業證券體育行業分析師李躍博指出,馬拉松賽事的商業價值日漸凸顯,並受到資本關注,也反過來刺激馬拉松供給增加。
2020產值破千億人幣
以舉辦多年的武漢馬拉松為例,從品牌分布來看,漢馬贊助遍布汽車、房地產、體育用品到食品飲料、金融行業等領域,數量由首屆14家升至2019年20家,商業價值不斷增厚,贊助商也越來越穩定。即便如此,2018年漢馬在由多家權威機構評定的最具贊助價值馬拉松賽事榜單上,也只排在第7名。
具體未來產業前景如何?據Reserach艾媒諮詢公司的大數據監測顯示,2018年大陸馬拉松在國際田聯標牌賽事總數排名第一、參賽人數超過530萬。目前陸馬已形成以跑者、賽事和城市為核心的成熟產業鏈,預計2020年總產值將突破1000億元。
依《中國產經新聞》引述中研普華研究員孫金鋒分析,大陸的馬拉松產業鏈已趨於成熟,上游擁有賽事培訓與組織機構,中游包括賽事宣傳與營運,下游則包含賽事周邊及增值服務,看好未來馬拉松經濟在消費、餐飲與旅遊等領域會帶來更直接的經濟成長。
但在風光城市知名度與經濟效益下,自然也有負面與難度存在。業內人士指出,馬拉松對參賽者、辦賽者都有門檻要求,強調不能只看到經濟效益,從基礎上首要做到合規的舉辦專業比賽,才能達到健身、經濟與城市發展的「三贏」效果。(特派員/吳泓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