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15・旺報-專題報導

2019-09-15・旺報-專題報導
官方主導基建 拉動經濟火車頭

受到美中貿易戰的影響,大陸經濟衰退的壓力愈趨明顯。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助研究員王國臣表示,目前北京當局祭出了五大因應措施來搶救經濟,但是受到大環境等各種變數影響,成效恐怕相當有限。目前看來,大陸最有效及可靠的工具還是由政府與國有企業主導基礎建設投資,以支撐經濟成長。
王國臣說,目前北京當局的因應措施主要有五類:首先是加大財政政策力度。如日前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今年限額內地方政府專項債要確保於9月底發行完畢,10月底前全部撥付到項目,並提前下達明年部分專項債額度。
第二是貨幣政策。日前人民銀行宣布金融機構調降存款準備金率,預估釋放9000億人民幣;先前,8月20日,人行已公布,新的貸款基準利率(LPR)形成機制;1年期LPR也由原先的4.31%,下調到4.25%,實質降息0.06個百分點。第三是人民幣貶值。
第四是擴大消費內需。大陸國務院頒布《關於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共有20條提振消費意見。最後,9月10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宣布,取消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與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的投資額度限制。
王國臣認為,上述刺激經濟措施的成效恐非常有限,理由有二:第一,大陸同時面臨通貨膨脹與緊縮,如8月豬肉價格年增率逼近五成(46.7%),帶動消費品價格年增2.8%,這顯示如果大陸政府持續對美施加關稅、放任人民幣貶值,恐讓輸入型通貨膨脹的問題更加嚴重,進而削減國內消費動能:其次,美中貿易戰已延燒到科技戰,據媒體報導,約有82家在陸大型外商正考慮或已撤廠,產業別橫跨成衣、化工,乃至於資通訊產業,這顯示大陸面對的是實體經濟的衰退,因此,金融改革的效用有限。
展望未來,大陸仍可能繼續依賴最有效的支持經濟的工具,那就是由政府與國有企業主導的基礎建設投資。(記者/許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