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開始,大陸各城市紛紛召開經濟工作會議,對2020年經濟工作進行部署,其中「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成為關鍵詞。《21世紀經濟報導》指出,武漢、濟南、成都、重慶、長沙等地均將「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列為本年度的重點工作。
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是一個國家乃至全球消費市場的制高點,具有很強的消費引領和帶動作用。
在去年10月14日,商務部等14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指導意見》,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工作,多個城市接著在當年末或2020年初舉行的經濟工作會議上,將此列為了重點工作。
例如7日,武漢市長周先旺表示,要把武漢打造成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實現產業和消費「雙升級」。具體措施是打造「武漢購」品牌,完成江漢路步行街改造提升,推進漢正街、楚河漢街、光谷步行街等重點商圈提檔升級,大力引進首店、品牌店、旗艦店,加快傳統商貿業轉型發展。
5日,濟南市提出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具體措施包括加快地標性新型商圈和高品質特色商街建設;啟動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加快綠地全球貿易港和東亞博覽會永久場館建設,把濟南打造成東北亞進口博覽展銷中心;進一步優化消費環境,高水平建設「夜經濟」集聚區,打響「夜泉城」品牌等。
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一個重要的指標是該城市的對外交通便捷化程度。成都提出了加快布局國際客貨運航線網路,即形成覆蓋全球48個重要航空樞紐城市、經濟中心城市的精品商務航線;形成覆蓋14個全球重要物流節點城市的國際全貨運航線等。
對於大陸各城市紛紛規畫打造成為國際消費城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微強調,各城市在競爭中需要注意差異化,突出優勢。以國際經驗看,如巴黎、紐約等是綜合型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有完善的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等,另有一部分城市則是走專業化和特色化的路線,如杜拜、首爾等。(記者/許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