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4・旺報-綜合報導

2020-04-24・旺報-綜合報導
疫情肆虐後 倒閉企業多於死者

專家估若第3季未獲控制 中小企業將死傷慘重

前財政部長、香港北威集團董事總經理劉憶如表示,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心理、社會層面傷害巨大,各國政策因應也是前所未有。「這次各國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已不計代價,也走到極限,這會引發非常多問題,但是各國不顧以後,先做再說,確實令人憂心。」

印鈔票救市 終走向通膨

劉憶如表示,以財政政策來講,政府其實沒有那麼多錢在手上,花這麼多錢後,勢必要發行更多公債來借錢,「借錢遲早總是要還的」。政府要還錢就兩條路徑,一條是對未來世代課更重的稅,但這條路不太可能;常常是走第二條路,用印鈔票的方式還錢,這就叫做把「債務貨幣化」,就是政府欠那麼多錢的時候,還債方式就是靠印鈔票。

受疫情影響,大陸首度GDP負成長。圖為4月17日,河南鄭州市民在超市採購物品。(中新社)
受疫情影響,大陸首度GDP負成長。圖為4月17日,河南鄭州市民在超市採購物品。(中新社)

 

印鈔票的後遺症就是說「現在已經印很多鈔票,若未來要印更多鈔票,最終會走到通膨(惡性通膨),這就很讓人憂心」。

台灣大學經濟系名譽教授林建甫也表示,全世界錢太多已經很久了,錢總是要有去路,雖然民生物資近20年大多沒出現惡性通膨情況,但是通膨就會表現在金融資產的價格上,在歐美就是炒股票,華人世界最常見就是炒房地產。過去道瓊一度達到3萬點,華人世界房地產暴漲,這就是資金行情造成的效果,這就是未來要面對滿嚴峻的挑戰。

疫情新機遇 捧紅宅經濟

林建甫表示,各國政府急揮倚天劍「救市」(金融),再甩屠龍刀「救世」(財政),同時疫情下,也有乾坤大挪移機會(產業新機會),也就是疫情過後,發展出新的機遇。第一個就是宅經濟,SARS之後,最大的轉變就是發展電子商務,這次疫情下來,電子商務、網購、外送、遠端辦公,絕對會更加蓬勃發展,因為人的生活食衣住行基本需求一定還在,電子商務將大流行。

李鎮宇指出,如果疫情拖長的話,中小企業要存活的機率不高。服務業、中小企業卻又是吸納就業最大的一環。「所有的經濟危機只要夠大或夠久,就會變成金融危機」。他認為,現在只能往一些救助方向去走,另外可以看到一些餐廳跟外送平台合作,這波業績掉的程度就比較少,食衣住行需求都在,只是它傳送的方式可能不一樣,所以還是要跟上時代,跟上科技的發展。(記者/葉文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