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6・旺報-綜合報導

2020-05-06・旺報-綜合報導
一字之差 台商備受挑戰

應以穩字當頭 爭取訂單回籠

大陸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17日會議上首度提出「六保」概念,不同於過去的「六穩」,台商認為這是大陸經濟釋出的新一暗示經濟警訊,雖然兩者中間只是一字之差,但卻是在變向告訴市場,「之後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未來的環境對包含台商在內的民營、外企企業恐怕會更加艱辛。

但從中也未必全然沒有商機,同樣也有在大陸打拚多年的台商說,從「六保」顯示的是大陸在救經濟的政策變化與態度上將更積極,雖然不見得各產業台企都能有機遇,但或有部分能夠從中取益。

▲大陸未來經濟環境,恐讓外企更加艱辛。圖為上海陸家嘴金融貿易區。 (新華社資料照片)
▲大陸未來經濟環境,恐讓外企更加艱辛。圖為上海陸家嘴金融貿易區。
(新華社資料照片)

搶攻新基建機遇

例如在更多外資開放與政策利多時的市場參與機會;又或是新產業發展如「新基建」等,可能涉及更多科技相關的供應鏈,以及線上產業與遠端視訊等在疫情趁勢而起的新勢力機遇。
但該資深台商也說,不管未來有什麼方向,如今面對疫情的衝擊下,讓台商在內的大陸內外資都在這波飽受衝擊,現在要先求的是經營穩定,先活下來才能看到更多的發展機會。因此策略上,現階段應該都會是以穩定公司與爭取訂單回籠等方面為主。
上海台協副會長胡興中也說,目前台商還是以穩定為主,近期著墨在協助台商同業在抖音上發展。上海台協近期就搭上「直播帶貨」潮流,由上海台協會長張簡珍在上月26日、27先後舉辦4場直播,跟知名台商一起推薦品牌進行促銷。
回顧2018年時大陸官方中共首次提出「六穩」政策,其中包含「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等6方面,在去年底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也同樣定調2020年經濟需繼續作好「六穩」。
但隨著從今年1月開始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從大陸武漢開始對外擴散至全球,進而衝擊到世界經濟表現,也讓大陸今年第1季GDP增速出現有統計以來的首度負成長紀錄達到。隨後大陸中共中央政治局在4月17日會議中,也首度新提出「六保」目標,包含「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等新的6大項。

▲大陸後疫情時代「新基建」刺激經濟。圖為4月28日,市民在福州街頭用手機上網。 (中新社資料照片)
▲大陸後疫情時代「新基建」刺激經濟。圖為4月28日,市民在福州街頭用手機上網。
(中新社資料照片)

紓困政策難雨露均霑

究竟「六穩」與「六保」之間有什麼差異與變化?大陸全國台企聯常務副會長翟所領觀察,兩者之間代表的是立足點不同,求「穩」的時候代表整個經濟環境還處於一個加速狀態,遇到波動可以選擇去調控穩定下來。
他說要提到「保」的話,顯示相較於之前「穩」的加速發展情形已不在,背後表的是大陸政府政策力道的提升,也側面凸顯出經濟面確實面對沉重壓力,坦言這恐對台商甚至是內外資的民營企業都不是好消息。
翟所領也點出,「六保」當中關鍵之一的「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認為這顯示大陸官方注意到重要性,一旦在大陸的供應鏈走了,「行業可能就一去不回頭」。而台商在大陸設廠耕耘多年,培養出很好的供應鏈上下游,自然也不願意輕易變更,只要台商能繼續穩定在陸供應鏈,覺得就有希望。
也有沿海城市的台商說,仔細觀察可以看到無論「六穩」或「六保」,都強調「就業」為第一要點,顯示大陸要確保就業的態度與決心。但要提供足夠的就業職缺,根源始終來自企業尤其民企。因此樂觀看待陸方對企業從復工復產到免於倒閉的紓困方案,又或成本減負上會給出更能確實落地的政策利多。
上海台協副會長蔡世明則提醒,大陸的政策紓困一定會有,但坦白說能否落在每個台商身上同樣是個問號,無論各地台協或台商都盡力呼籲當地政府能協助台商能有機會申請紓困補助,但往往不可能雨露均霑。因此回歸到最後,台商在取得紓困之前,還是要先強化自身企業競爭力,能撐到有援手來幫忙才最實際。

(記者/吳泓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