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近來推動「地攤經濟」,此舉看似能暫時消化就業需求,但背後衍生的環境代價卻必須由大陸400萬個環衛(清潔)工人來承擔。在大陸,環衛工人薪資名列末段班,但職業風險卻高得不可思議;再加上環衛工人在大陸的社會地位並不算高,時常被公然歧視;習李路線分歧的背後,是這群人慘淡又不為人知的血淚。
地攤經濟在大陸政府大力推動下一夜爆紅,但狂歡過後,只剩下環衛工人在收拾這些杯盤狼藉。大陸有網友在2日上傳一張照片,拍的是早上一群環衛工人在大連某處收拾夜市留下的大量垃圾;該網友指稱,現場滿地都是地攤主扔下的廢棄物、顧客沒吃完的小吃以及竹籤和塑膠袋,環境相當惡臭,幾個工人就這樣喘著氣掃了一早。
清潔工低薪 趨老齡化
巨量的垃圾將夜市分成兩個世界,晚上的地攤大軍鑼鼓震天;白天的環衛工人卻苦不堪言。一群人負責維護城市門面,拿最少的錢、幹最累最髒的活。根據大陸2017年統計,全大陸編制的環衛工人約有405萬人,清掃的面積達32億多平方米、年清運1.5億噸垃圾與2100萬噸的糞便,每月時發的工資卻只有1061元人民幣。
此外,環衛工人的老齡化現象也相當嚴重,因為報酬低、工作強度高,導致並無青年願意投身其中,以山東淄博為例,全市共7千多名環衛工人,50~60歲的環衛人員占總數的80%左右,是真正的「又老又窮」。
髒亂為伍 尊嚴被剝奪
除了只能棲身城市的髒亂角落,社會對他們最後一絲尊嚴也毫不留情地剝奪。日前在西安,發生一起大學教授將環衛女工踹打到頭破血流的事件,起因居然只是教授認為這位女工擋路。
在社會底層獻出自己血淚、維護民眾便利的生活,卻只換得一頓溫飽的人,理應被尊敬;對待弱者的態度,更是衡量社會文明的指標。大陸倡導「建構文明社會」,但開放地攤來振興經濟的代價,又怎會是400萬名清潔工來扛起?(記者/蔡宗霖)
旺報觀點-地攤經濟怕一放就亂 無關習李鬥
大陸總理李克強拋出「地攤經濟」後,連日來吵得沸沸揚揚,加上中央與北京等地官媒接連「潑冷水」,連帶讓相關話題蒙上習李「宮鬥說」色彩。其實政治角力之說可能純屬「想太多」,「地攤經濟」的紛擾,一方面只是反映「保就業」已成疫後經濟復甦首要之務,另一方面則凸顯出大陸城市治理與經濟發展兩難。
李克強此前山東煙台考察時,一番大讚地攤經濟「中國生機」的話語後,不料卻引來北京市委機關報《北京日報》直言,「遊商滿街」不利首都形象,大陸央視也緊接「捕槍」,精細化管理才是正道,對亂擺攤說不才是清醒的。
只是中央與地方官媒接連唱反調,加上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向來被視為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心腹之一,也讓這場「地攤經濟」之爭,增添不少政治角力色彩,「習李鬥」說法更甚囂塵上。
坦白說,牽扯「宮鬥說」可謂想像力豐富,只要看看今年兩會的政治工作報告即可明白。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財辦前副主任楊偉民日前曾在一場演說表明,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經討論修改後,新增一句話,即「合理設定流動攤販經營場所」。
流動攤販說白了不就是眾人皆知的「地攤」。換言之,既然政府工作報告都已經納入相關字眼,這就意味包括習近平在內的其他政治局常委必然都是同意的,既然習都點頭了,何來習近平不滿李克強地攤經濟的推論呢?所以問題恐怕就是出在「合理設定經營場所」這幾個字。
可以猜想的是,北京之所以公開反對李克強的「地攤經濟說」,就因為大陸向來就是「一放就亂」,加上總理都發話鼓勵,很可能導致各城滿大街小巷全是流動攤販,其結果是,北京近幾年積極整頓市容的成果可能功虧一簣,而這並非蔡奇所樂見,也應是官媒第一時間急踩剎車原由。
平心而論,地攤經濟所反映更多是,當前大陸疫後真實的民生經濟狀況,「保就業」才是第一要務;而其衍生的風波,歸根究柢就是大陸城市治理轉型,與當前力求經濟復甦的矛盾對撞。地攤要不要擺、擺了怎麼管,尺度拿捏都讓官員傷透腦筋。(記者/陳柏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