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9・旺報-綜合報導

2020-06-29・旺報-綜合報導
兩岸文創隕落 終究殊途同歸

電影市場翻轉 陸近7萬塊銀幕首當其衝

前陣子誠品敦南吹了熄燈號,引來許多人的感嘆與懷舊,就好像台灣賴以為生的文創象徵被掏了一個空。也是,經濟再怎麼發達,內心深處更需要的往往是一些能夠讓自己獨處、思考以及沉澱的精神食糧。在大陸奮鬥過的人都知道,大陸的改革開放確實帶來了經濟的蓬勃發展,但也失去了很多安撫人心的軟性記憶,各地長相一致的高鐵站、飛機場,一模一樣的步行街以及幾乎雷同的格子樓房,也讓大陸吹起了一股對文創的追逐風潮,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電影產業,有那麼一段時間,電影票房頻創新高,電影明星四處軋戲,更不要說他們曝光的驚人收入。但很快的,繁華落盡,一連串的大環境改變,終也逼得這個產業走入了大陸產業的風口輪迴,徒留滿地的雞毛。

待過大陸的人都知道,如果你不愛吃吃喝喝,大陸的周末特別無聊。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陪伴我周末生活的就是看書讀報,以及後來的看電影。在大陸電影產業風風火火的2014-2016年,我因為住在杭州黃龍體育館附近,於是晃悠悠的去看電影就成了我每個周末固定的行程,說實話,那個時候的電影院永遠客滿,那個時候的電影一部接著一部,那個時候的電影明星火的不得了,那個時候投資電影穩賺不賠。
根據大陸廣電總局的統計,2017年大陸電影總票房曾經達到559.11億元(人民幣,下同),並在當年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還曾經擁有全球數量最多的電影銀幕5萬776塊。

大陸觀眾在電影院內戴口罩觀影。(中新社資料照片)
大陸觀眾在電影院內戴口罩觀影。(中新社資料照片)

一窩蜂讓電影產業下墜

但好景不長,2018年的補稅事件讓一批批電影公司倒閉,上游的創作也被迫壓縮;接著2019年對影視內容的嚴格審查,更引發了影片改檔,甚至直接的撤檔。到了2020年,新冠肺炎更讓大陸整個電影產業上下游全面停工,所有電影院一夕之間都再也無法開門。
事實上,早從2016年開始新建影院帶來了大量的銀幕,但整體的上座率和票房卻未出現相匹配的成長速度,部分電影院早就存在著經營不善的情況。
早從1月20日鍾南山肯定新冠病毒會人傳人之後,遍布全大陸的近7萬塊銀幕,就成了影視圈最先遭受衝擊的一環。我最常去的黃龍影城是在1月25日除夕當天宣布關門的。
本來,春節往往是全大陸大大小小萬餘家電影院最忙碌的時候,賀歲檔票房更是全年票房的重要組成部分。誰會想到接下來會是一場這麼漫長的休假?隨著各行各業的復工復產,電影院卻遲遲等不到消息,在全大陸各地的防疫指示中,人流密集的電影院,仍是「不許營業」的高危險場所。

丁學文
丁學文

新冠肺炎狠狠補上一腳

一場疫情改變了大陸經濟運行的方方面面,讓這個原本看起來充滿趣味和無限可能的行業正走向懸崖邊緣,其嚴重程度可能超乎大多數人的想象。
4月14日,萬達電影發布第一季預計虧損5.5億元到6.5億元,他們去年同期可是賺了4億元呢。這一現象並不稀奇,包括金逸影視、華誼兄弟、幸福藍海在內的多家院線上市公司今年第一季均預計將出現大幅虧損。在上市公司紛紛宣布巨虧時,天津橙天嘉禾銀河影城宣布關門,諷刺的是這家影院在最後一天放映的最後一部電影就是《誤殺》。
今年3月曾有部分城市短暫恢復營業,但觀影人數寥寥可數,顯然觀眾仍然沒有做好重新走進電影院的準備。
電影院代表的意義就像誠品敦南一樣,除非關門大吉,你才會感覺它對你的意義。作為電影的放映場所,它也是向大眾普及電影文化藝術不可或缺的一環。當電影院因被歸為娛樂場所而禁止開業,很多大陸電影院老闆對此表達不滿,他們認為電影院的文化屬性不應被無視。這不僅關乎一門生意,也將向上倒逼整個產業鏈的蕭條。

商業化運作的文創末路

對觀眾來說,看電影不止電影院一個渠道,但電影院與電影的相輔相成,實際才是電影藝術的全部魅力所在。太久不去電影院,人們一定會遺忘那種感覺,這種擔心與消費行為的改變比眼下的經營困境更讓電影從業人員憂愁。每多關門一天,電影院老闆的擔心就多一點,而讓他們最擔憂的就是電影院關閉,肯定會有新的渠道占據原本屬於電影的市場。因為追求內心沉澱的消費者身邊永遠不缺新的玩意。

(文/丁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