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央媒12日報導,「雙11」決戰收兵,各大電商平台、品牌商家戰績陸續出爐,一如預期再創新高。不過,公眾對歷經多年來再創新高的「第1分鐘以X元打破紀錄」、「第1小時以X元打破紀錄」、「第N小時打破去年全天紀錄」等時間軸戰報,早已審美疲勞, 僅剩的興趣也只有猜猜新高還能有多高。
大陸《證券日報》報導表示,「雙11」自2009年誕生至今已13年了。多年來,「雙11」的「成交額崇拜」正一步步走向自嗨和高處不勝寒窘境:一方面每年都要創出「數」驚四座的新紀錄;一方面又為下一年打破紀錄創造更大難度。問題在於,想在模式上再有突破性創新,談何容易?
報導指出,對平台而言,最簡單的辦法是調整統計口徑。對用戶而言,感覺「雙11」越來越長;對業界而言,是成交額越來越難以分析對比,不僅平台間橫向沒法比,就是同一平台縱向也越來越難比。今年「雙11」,時間軸戰報更是進一步淡化。顯然,平台在加速給自己「解套」。
報導稱,「成交額崇拜」不僅在數字增長上難以為繼,對於很多亂象也難逃干係。為此,大陸工信部10月25日召開行政指導會,要求電商平台立即全面自查自糾零售、金融等相關產品的簡訊行銷行為,不得未經消費者同意或請求,擅自發送行銷簡訊。
接著,大陸國家市場監管總局6日下發《關於規範「雙十一」網路促銷經營活動的工作提示》,禁止採取先漲價後打折、虛構原價、不履行價格承諾等違法方式促銷;不得透過排除、限制競爭及妨礙、破壞其他經營者合法提供的網路產品或者服務等促銷;防止虛假交易、刷單炒信、虛假評價等不正當競爭違法行為發生。
報導強調,可以說,擅發行銷簡訊、虛購原價、二選一、刷單炒信、虛假評價等,都是成交額壓力導致的平台、商家動作變形,甚至違法違規,骨子裡都是「成交額崇拜」作祟。
(中國時報/李文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