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1 林和生

屏科大學生協助架設養雞圍網 重現部落換工傳統

屏東牡丹鄉公所2019年向國發會提報「屏東縣牡丹鄉地方創生計畫」,成為全國第一個以林下經濟為主題的地方創生計畫鄉鎮;並與屏東科技大學合作,輔導族人在山林中以山林畜牧養雞為經濟策略;22日更嘗試以「換工」方式由民眾協助搭設網架,以提高雞隻存活率。

族人表示,牡丹鄉的好山好水,形成良好野生動物棲息地,不論是白鼻心、台灣獼猴等數量眾多,成為雞農們養雞時的嚴重困擾。

屏科大社區林業中心特別結合教育部USR計畫與台灣石虎保育協會,於牡丹鄉高士部落合作辦理圍網換工假期活動,納入過往部落「換工」的精神,期許不同村落的農友也成為彼此支持夥伴。

在地農友林淑貞發現,專家圍網的方法與部落很不一樣,作法比較紮實,例如打樁,就打了70公分深,但是在部落只有固定樁大約10公分而已,所以圍網很容易搖晃。

由於過去山林養雞對族人來說多半以自家食用為主,但在推動振興山村經濟的策略上,部落山林養雞扮演重要角色,不只要考量環境承載量限制外,如何減少雞隻傷亡,提高育成率,也是評估養雞整體效益的關鍵。

屏科大森林系教授陳美惠帶領社區林業中心團隊,建立牡丹鄉品牌「牡丹山林雞」,支持超過40位以上農友發展里山微經濟;截至目前,在牡丹鄉飼養超過1萬5600隻雞,若1隻雞對外售價為700元,則創造近1092萬元產值。

陳美惠說,「換工」為部落長久維持的傳統工作模式,不論是過去種植水稻與務農時的換工,或是婚喪喜慶的換工,都展現部落濃濃的人情味,甚至是各部落間交換知識情資、聯絡感情的重要場域。

此次辦理「友善圍網換工假期」,希望將日益茁壯的「牡丹山林雞」產業提升,同時做到野生動物棲地保存共存目的,並透過部落的「換工」文化強調族人的情感連結,亦帶動大學生深入山林服務,創造知識交流、保育與經濟的多贏價值。

你可能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