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新地標「內惟藝術中心」1日啟動試營運,內含2個國家級電影院,還有全台首個可供民眾現場觀看的修復中心,肩負重要藝品修復使命。市長陳其邁與文化局相關人員出席祝賀,推開大門喜營第一批遊客。中心試營運期間採預約制,內惟居民可享一張免費電影票。
內惟社區和美術館過去被馬卡道路阻隔百年,鐵路地下化後高市府加速彌平新舊街區藩籬,內惟藝術中心2021年6月動工,歷經470天完工,今年10月4日取得使用執照,總造價3.2億元,其中包含中央前瞻基礎建設挹注超過1.5億元經費。中心外觀以16個不等邊四腳梯型交疊組合而成,內部空間以厚承重為支撐結構,設計展覽、影視播放,修復中心、設計選物以及咖啡輕食等多元空間。
副市長史哲表示,內惟藝術中心著重社區導向的對話式藝術與歷史專業策展,首展由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攜手合作,推出《解惟.解圍》展覽,象徵打破藩籬與邊界、翻轉各種可能性。
電影院取名「內惟戲院」,從座椅到螢幕、音響的設計,皆採「聲歷其境」的最高規格,未來將與電影館串連,推出多元電影主題影展。
修復中心與正修科技大學文物修護中心合作,推出全台首個設置在文化場館內的開放式藝術修復中心,現階段正著手修復高美館典藏邱潤銀「自畫像」、張金發「貓鼻頭」以及李俊賢「高雄港」等高雄在地藝術家作品,今年度預計修復作品共計12件。
由泰國印度裔藝術家阿運.若望恰庫(Navin Rawanchaikul)所創作的《內惟戲院》系列,透過社區訪談以及文史脈絡爬梳,折射出台灣與泰國共同的歷史與身分認同議題,其中以電影看板繪畫風格呈現的畫作「昔日邊界內」更串起內惟的人物小故事。
文化局長王文翠表示,大美術館計劃結合輕軌藝術中心馬卡道路型改善綠園道,達成真的「解惟解圍」,內惟藝術中心的大門原本朝向美術館園區,但因應社區對此建築的期待,實現空間平權,後續直接將建築轉了180度,打開面對內惟社區的大門,歡迎民眾光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