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LOOK2024-05-03・Array 2024-05-03・Array 拍《牡丹亭》20年 許培鴻拍出牡丹現象 書與人 2024-05-03 ・ Array 2008年6月《牡丹亭》於希臘雅典音樂廳演出。(聯合文學提供/許培鴻攝) 兩岸名家施叔青(左起)、古兆申、黃銘昌、張繼青、汪世瑜、奚淞、李昂、金慶雲合影於首演場。(聯合文學提供) 青春版《牡丹亭.驚夢》為高潮戲之一。(聯合文學提供/許培鴻攝) 青春版《牡丹亭.驚夢》為高潮戲之一。(聯合文學提供/許培鴻攝) 《牡丹花開二十年》內有二百多張照片,記錄著二十年來的台前幕後。(聯合文學提供) 2023年「驚春誰似我」攝影展於百戲博物館展出。(許培鴻提供) 2024年「俞玖林VS許培鴻:崑曲新視界」攝影展於正儀糧倉展出。(許培鴻提供) 持續記錄青春版《牡丹亭》20載,攝影師許培鴻認為自己的角色從拍攝者,成為記錄者及觀察者,有時看著數十萬張青春版《牡丹亭》的照片,彷彿昨日一夢!「我始終覺得一切像上個月才發生似的」。 拍出戀人感 獲白先勇認可 許培鴻在《牡丹亭》之前拍表演、拍藝術家已累積不少拍人物肖像的經驗,尤其難免遇上國際知名音樂家只給5分鐘拍照時間,「訓練和經驗讓我當時覺得,拍人物可以說蠻有信心,大概沒有什麼不能掌握的。」但和白先勇初步接觸,得知要為青春版《牡丹亭》拍攝呈現給觀眾第一印象,要能吸引觀眾走入劇場的海報,卻又開放性地沒有給予任何要求與指令,許培鴻為此苦思良久。 「我覺得拍攝人像要有所不同,人物在畫面上呈現的情感,表達的氣息特別重要。」決定了海報照片要取蘇州園林為背景,許培鴻與主要演員在2月寒氣逼人的蘇州拍外景,為了畫面雅致,演員只穿著單薄的戲服拍照,還得趕在午後4點陽光尚露臉充滿春色前拍妥,實際拍攝時間只有1個半小時,許培鴻為了感知演員的「凍」感,也穿著一樣單薄的服裝。最終的成果,許培鴻事後聽聞白先勇認為「過關」的原因,在於他把當時還在緊鑼密鼓排練的男女主角,拍出了戀人感,拍出了愛情而不煽情。 「拍劇照,必須把劇本先抽掉。」許培鴻說,平面的劇照無法靠劇情、話語和觀眾交流,一直以來他拍劇照都是讓人物的情感如肢體、眼神傳達情境而非抽取劇情呈現。也因此拍青春版《牡丹亭》20年不厭倦,「因為每次劇場都能在演員身上看到情感與熱情,從初期盡力完成老師傳授的,到中期後已融入角色。」從一開始許培鴻自我設定是記錄《牡丹亭》和白先勇,20年下來他認為自己其實跟著該劇在創作,每一回都能發現新的主題。 舉辦攝影展 穿越古今 20年下來青春版《牡丹亭》在世界巡演近500場,累積80萬觀眾,許培鴻可說是從最初到如今從未缺席的觀眾,在現場燈滅,大幕升起的同時,沉浸於9個小時的愛情故事,許培鴻說自己總是在〈驚夢〉的花神出場時,一次次勾起年少時對愛情的觸動。 除了台前,許培鴻也有機會走進後台,「晚場演出,在6點50分演員上場前,會一個人在後台不搭話地進入情緒,這時拍攝要離得遠遠的,側幕旁的燈光又極暗」,但往往那便是演員「入戲」的一刻,許培鴻說:「拍攝者,就是一直在等一個畫面」。 20年來許培鴻也辦了不下10場以《牡丹亭》為主題的攝影展,尤其2011年在北京國家大劇院更是400多坪的一場攝影大展,去年和今年則分別在崑山的百戲博物館和正儀糧倉策展,前者是現代空間,他以古老的卷軸讓觀眾彷彿跟著〈拾畫〉的柳夢梅見景生情;後者是歷史建物,玻璃透著自然光,影像則是像油畫般安置於畫框中,彷彿穿越古今。 「如今拍的已不只是《牡丹亭》,而是牡丹現象。」許培鴻說,現今已然形成只要聽說是《牡丹亭》就有人搶票的文化現象。他記錄的也不只是崑曲的無聲不歌無動不舞,「有一次聽到前面觀眾散戲時說『太好看了,等下去找湯顯祖簽名吧!』」可知許多從未接觸戲曲的觀眾也走入劇場,心滿意足。(中國時報/李怡芸) 人物觀眾白先勇演員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