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5・中時-綜合報導

2019-08-25・中時-綜合報導
委託行商圈活化 重現生機

基隆輝煌一時的委託行商圈,全盛時期多達上百家,50年至70年代來基隆委託行買洋貨、舶來品,是當時流行與時髦象徵,隨著解嚴、基隆港貨運銳減,委託行逐漸沒落,市府去年起推動創生平台,要重新點亮商圈,逐步找回委託行昔日榮光。

早年台灣戒嚴時期,出國觀光不易、外國商品進口困難,基隆港的西岸碼頭有許多船隻進出,人與貨物都在此進口與出口,港口貿易盛起,因應大量流入基隆的舶來品,替人委託銷售的商行成為民眾接觸舶來品的重要窗口,逐漸開始群聚成形。

位處縱貫線起點的基隆車站與鄰近商貿樞紐的西岸碼頭優勢,許多舶來品、國外流行名牌,只有到基隆委託行透過船員「代購」才買得到,委託商行也雨後春筍般越來越多,從孝一路、忠三路、仁五路與孝二路所環繞形成的委託行商圈。

韓戰與越戰期間,美軍將基隆作為補給港口,大批美國大兵及船員與留學生把衣服用品穿在身上帶來商家進行轉賣,舊稱「估衣巷」的委託行最早從專賣美國二手衣,貨源還有採購自歸國華僑而來,販售的東西也五花八門,讓民眾趨之若鶩。

各地民眾紛紛湧入基隆採買,當時台灣人都知道要買舶來品一定要來基隆,帶動委託行與旭川河間的「染布街」高級西裝服飾店、北台灣最大的魚貨市場「崁仔頂」,進入人聲鼎沸、日進斗金的風光年代,1960年代委託商家蓬勃發展多達百餘家。

1979年台灣開放觀光,委託行商家競爭激烈,開始「跑單幫」、「平行輸入」自國外帶貨,從日本照相機、電視等電器到吃的、穿的百貨用品,滿足民眾對外國貨需求,隨著時代進步開放,外國商品大量進口,舶來品不再稀有,委託行也紛紛關門或轉型。

沒落已久的基隆委託行,最近悄悄動起來了,基隆市府產發處選擇委託行等五區優先推動創生,目前整合商圈進行活化,輔導舊有店鋪,吸引店家進駐並推出折價券,完成環港適圈樂遊趣地圖,帶動人氣和商機,逐步重現基隆曾經最繁華的委託行商圈。

(中國時報/許家寧)